日期:2023-12-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流亡的公子姬睔和夹缝中的郑成公
史书中说郑成公姬睔背晋盟楚,这其实是误会。在姬睔的前任郑悼公时期,郑国本来就是楚国的盟友,郑悼公对楚国的畏惧之情,甚至有人在楚国诬陷郑国,郑悼公也要派遣使臣前往楚国去开展外交活动,以缓和楚国与郑国之间的关系。对于这场外交活动郑悼公非常重视,派出的使臣正是自己的亲弟弟,后来的郑成公,当时的公子姬睔。以至亲的公族子弟来开展楚郑之间的外交活动,可见郑悼公是迫切的希望缓和楚国与郑国之间关系的。当然这场外交活动并不是很成功,姬睔被楚国扣押起来,楚国与郑国的外交进入僵持格局。在春秋时代,生存在强国夹缝之中的诸侯国,往往只能跟随政治形势的变化,不断的选择依附国,有的时候依附齐国,有的时候依附晋国,有的时候则依附楚国,鲁国、宋国、郑国皆为如此的夹缝国家。
郑悼公面临内忧外患,可能忧心忡忡,在结交楚国的计划失败后便将目光投向了与楚为敌的晋国。但郑悼公的寿命不够长,没有给予其足够多的时间来改变郑国的落后格局,郑悼公继位两年就死掉了。而在楚国的姬睔,绝不是个单纯的郑国公子,即便身遭敌国拘禁,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努力的在敌国开展各种政治活动,这便为其后来的顺利回归郑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据说姬睔与楚国的重要将领子反私交甚好,这可能就是姬睔在楚国拘押期间所建立的楚国关系。在郑悼公突然离世之时,姬睔已经彻底的让楚国相信自己形成了亲附楚国的政治思维。楚共王派将领子重率领大军,护送姬睔回归郑国继位,也就是郑成公。
那么这位郑成公是不是真的就是忠实的楚国粉丝呢?《左传》载:“郑子良相成公以如晋,见,且拜师。”郑国的朝臣派系显然秉持着对楚国的不认同感,郑成公虽是依靠楚国力量返国,但也无法遏制国内的反楚力量,更重要的是刚刚成为郑国国君郑成公必须要为当年自己的被囚禁楚国,给朝臣们一个合理的说法。作为一代国君曾经有着为敌国所囚禁的黑暗历史,对任何国君来说都是难以启齿的。郑成公继位当年就派遣臣子到晋国出使,希望维持郑悼公的亲晋国策,请求晋国出动大军帮助郑国攻打楚国。
谁都不喜欢一个三心二意的亲附国,当楚国人得知郑成公背弃楚国,就已经做好了攻打郑国的准备。在当年秋风吹起的时候,楚国大军进逼郑国边境,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这场战争的源起并不是很清晰,不过应该是跟郑成公如此之快的亲附晋国有关系,楚国显然不可能让自己扶持的亲楚郑国变成亲晋郑国,这对楚国北进中原的政策是完全相悖的。但在中原人看来楚国人的这场战争是对中原政权的挑战,因此晋国、齐国、宋国、卫国等国在晋国的统领之下,出兵救援郑国,在郑国的边境之上攻破楚军,俘虏了楚国的郧公钟仪。这场战争虽说诸侯联军取得胜利,不过楚国人事实上也没有受到过什么严重的损失,这位钟仪本来也不是什么名将,后世有“钟仪幽而楚奏兮”,钟仪不过是个音乐家而已。
那么郑成公在楚人的帮助下回归郑国,是不是也该对楚国有所作为呢?《左传》载:“楚人以重赂求郑,郑伯会楚公子成于邓。”郑成公与楚国之间的某条通道显然是畅通的,这会不会就是当年结交甚好的楚国子反亦未可知,反正就是在郑成公三年的时候,楚国人就派人用厚重的礼物和郑国成功结盟。郑成公如果作为一个政治家,显然是不合格的。这个时候选择与楚国结盟,显然就是在跟正在与楚国称霸的晋国为敌,郑成公如果为的是报答楚国恩情,似乎选的很不是时候。
郑成公此后按照中原定期朝见霸主的规矩,到晋国朝见晋景公的时候,晋景公就将郑成公囚禁起来,派遣晋国将领栾书攻打郑国。郑成公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惨痛代价,自己身遭囚禁,而国内朝臣为保国家稳定,另立郑成公庶兄公子繻为国君,史称郑君繻。这位郑君繻可能并不是什么好君主,几个月的时间就被郑国人杀掉,又重新立了个髡顽为国君。郑国的内乱未止,国家混乱不堪,权臣们为稳定郑国政治,选择了很多办法,但终究没有修复晋郑之间的关系,直到权臣子罕把宗庙里的钟鼎赠送给了晋国,晋国人才算是放弃了对晋国的仇视,把郑成公放回了郑国。当然,晋国人此时也是面临晋景公和晋厉公的过度时期,否则郑成公是否能够安然回归,还可能是个未知数。
回到郑国的郑成公首先开始搞清洗运动,杀掉了那些在自己为晋国囚禁其间另立国君的朝臣,满腔怒火撒向了这些可怜的朝臣们。同时与郑国相邻的小诸侯国们也同时遭殃,比如当年郑庄公时代依附郑国的许国就受到了严重的侵扰。但是在晋国所遭受的心理阴影可能严重的影响着郑成公的政治判断力,此后数年之间郑成公时而与晋国结盟,时而又背弃晋国,郑成公十年的时候,郑成公不知道在想什么,又跟楚国结盟,这自然让晋国人不满。晋厉公发兵攻打郑国,楚共王则率军援助郑国。晋楚历史上最为有名的鄢陵之战就此爆发。而郑成公显然选择错误,楚国在此战后大败于晋国,势力范围一度缩减到中原以南地区,郑国则成为晋国人炫耀武力的标配,每当要想称霸中原,就会攻打郑国。可说郑成公的最后数年,生活是相当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