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日期:2023-12-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公元前206年一月,项羽佯尊怀王为义帝,又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将其迁徙到南楚地区的郴县(今湖南郴州)。

  秦汉时候的湖南,还是一片蛮荒之地。项羽这么做,与其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不如说是把“天子”给变相的发配边疆了。

  郴州义帝陵:义帝徒郴 壁 画

  接下来,就该给自己上尊号了。

  项羽与范增商量,西周之尊莫若王,东周之尊莫若霸,合称霸王,则可用其名虚尊天子而下制诸侯也。

  于是在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专制主约而宰割天下,先自立为西楚霸王,管辖梁(泛指战国时的魏境)、楚之地最富庶的九个郡,建都彭城。

  按照古人的说法,西周天子乃是王业,东周霸主乃是霸业,秦始皇乃是帝业,项羽自立为霸王,便是选择了王业与霸业的结合物,一个四不像的怪东西

  另外再解释一下,古有三楚之称,即江陵为南楚,吴越为东楚,彭城为西楚。项羽定都彭城,故称西楚霸王。彭城地近中原,为天下南北之脊,处关外之形胜必争之地,更兼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饶,‘稻麦一熟可资数岁’,足可供战守之资。项羽放弃关中,而选这里做都城,其实是很有深意的。欲成帝业,必据关中天府以扼天下之亢,而欲成霸业,则必须占住彭城这个南北通衢之地,以就近控制山东诸侯。

  至于西楚所辖之九郡,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扬州一带)、泗水(今江苏徐州及安徽宿州一带)、薛郡(今山东济宁一带)、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陈郡(今河南周口、上蔡一带)、鄣郡(今安徽芜湖一带)、砀郡、南阳、会稽等九郡,基本上囊括了整个黄淮平原,国土大致占天下四分之一。(秦共三十六郡。)如此之军事经济实力,足够制约天下诸侯了。

  封完自己,再来就是要想想怎么安置刘邦这个二号人物了。

  这是一件麻烦事儿。论实力,论功劳,刘邦都均只在项羽之下,分的地盘太少,刘邦会有意见;太多,诸将会有意见,项羽自己也不舍得。

  分在哪里,也是个问题。关中这个重要地方肯定不能给他,刘邦收买人心,早与秦人亲的跟什么一样,封他在这里,岂不是养虎为患?

  要么把刘邦放在身边,把他的发家之地砀郡封给他?这倒是个好办法,但项羽依旧不舍得,这样刘邦的封国不就成了西楚的国中之国了么?再说砀郡太小,也实在给不出手,再搭上一个陈郡还差不多,但这样又太便宜刘邦了,还是不行!

  事情难办了,损约则违人,固信则自违,为之奈何?

  关键时刻,范增给项羽出了个主意:不如把巴、蜀及汉中三郡封给刘邦吧,这里名义上也属于关中之地,而且地方偏远,道路难行,不会对项羽造成什么威胁。

  项羽一想,这方法不错,这样至少在表面上没有违背楚怀王当初的约定,而且巴蜀与汉中占关中三大粮仓(渭河、巴蜀、汉中)之二,路虽难走,地盘却够大,吃穿也不愁,多好,我项羽对刘邦也可算是仁至义尽了。

  于是,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中三郡,管四十一县,建都于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唉,本以为项羽糊涂,没想到号称善谋的范增也没比他强多少,刘邦军中多为山东之人,灭秦之后,他们也是很想衣锦还乡的,可如今却被项羽发配到那远离家乡的汉中,他们能不日夜思归么?对中国人而言,世上最折磨人之物,便是思乡,思乡到了极点,不想造反也要造反了,更何况刘邦本来就志在天下,一遇风云岂能不化为龙?依我看,项羽还不如把砀郡与陈郡分给刘邦,这样就近还好控制些。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在这儿瞎想,都是事后诸葛亮,一点用没有。

  再下来,就是关中之地该怎么办了。这个项羽早有打算,就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秦国降将吧,以秦治秦,既可防秦人作乱,又可防备刘邦之汉军东进,此真一举两得之妙计也。

  于是,项羽将关中秦地一分为三:

  秦将章邯,弃暗投明,灭秦有功,封为雍王,建都于废丘(今陕西兴平),管上秦三十八具,辖咸阳以西的地区,大致包括秦的内史西部、陇西郡和北地郡。

  秦将司马欣,多年前曾对项梁有恩,封为塞王,建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管下秦一十八具,辖咸阳以东的地区,大致拥有秦的内史东部。

  秦将董翳,劝章邯投降有功,封为翟王,建都于高奴(今陕西延安北),管中秦三十具,辖有秦的上郡。

  秦地三分,从此,关中又称三秦之地。

  几个大难题解决后,剩下的地就好分了。

  项羽的头号大将英布,战功赫赫,封为九江王,建都于六县(今安徽六安),统治楚国南部的九江郡四十五县。

  楚将吴芮,英布的岳父,率领百越各部落协同诸侯作战,又从入关,颇有战功,封为衡山王,建都于邾县(今湖北黄冈北),大致领有楚国南部的衡山郡地区。

  义帝的柱国共敖,率军击南郡有功,封为临江王,建都于江陵(今湖北黄冈),大致统治楚国南部的南郡等地。

  由于项羽本人统有以前魏国大部分精华地区,乃将魏王魏豹改封为西魏王,建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管辖河东、太原、上党三郡。

  赵将司马卯,平定河内有功,封为殷王,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管辖黄河北部的河内郡三十二县。

  赵将申阳,本为赵相张耳的心腹大将,因平定河南有功,封为河南王,建都于洛阳,领有三川郡二十县。

  赵王歇,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但因为他是赵国王室之后,故将其迁徙于代地,仍号为赵王,统治赵国的北部地区(代郡、雁门郡、云中郡)。

  赵相张耳,声望高且富于智谋,又随项羽入关,提供不少佳策,故封为常山王,将赵都信都(邯郸城已为章邯所毁)改名为襄国(今河北邢台),作为常山国的首都,统治赵国的东部地区(邯郸郡、巨鹿郡、恒山郡)。

  韩王成,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故仍称韩王,但不能去到他的封地颍川郡去,实际上项羽变相吞并了韩国。(张良气死了)

  燕将臧荼,随从楚军解除巨鹿之围,功劳颇大,封为燕王,建都于蓟(今北京),统治原燕国的西部地区(渔阳郡、上谷郡、广阳郡)。

  原燕王韩广,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故将其迁徙于辽东,改称辽东王,建都于无终(今天津蓟县),统治原燕国的东部地区(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但韩广不愿东迁就国,臧荼只好把他给砍了。

  齐将田都,当年主动叛齐救赵,随同联军入关,功劳颇大,封为齐王,建都于临淄,统治齐国的中部地区(临淄郡和琅玡郡)。

  齐将田安,齐国王族嫡系后人,巨鹿之战前攻击济北数城,并引军投降项羽,故封为济北王,建都于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统治原齐国的北部地区(济北郡)。

  齐王田市,原本就是田荣的傀儡,存在感极差,意思一下封他个胶东王吧,以即墨(今山东平度东)为首都,统治齐国的东部地区(胶东郡)。

  齐国被分成了三块,却没有齐地首席军事强人田荣的份儿,因为他先不助项梁攻秦,后不助项羽救赵,之前还与宋义打的火热,项羽最讨厌这个人了,所以什么爵位没有,哪儿凉快哪去。

  另外还有个赵国大将军陈馀,本与张耳为刎颈之交,后因救援巨鹿问题关系破裂,故弃将印离去,隐居在南皮,未曾从联军入关,故啥爵位没有,也一边儿凉快去。

  然而,在入关赵军将领中有不少是陈馀旧部,他们同情老上司,因而游说项羽道:“张耳、陈馀,一体有功于赵,今耳为王,馀不可以不封。”项羽乃将陈馀隐居所在地南皮(今天河北沧州一带)附近的三个县封给他去养老。

  另外,衡山王吴芮手下大将梅鋗,也曾率领一支独立的部队建立军功,故封为十万户侯,辖地在岭南一带。

  至此,蛋糕分配完毕。

  貌似很公平,其实不然。

  此次分封,项羽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手袭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看起来豪情万丈,风光无限,实际上暗藏了很多不得已的苦衷,莫为人知。

  事实上,分配秦亡之后的大蛋糕,并维持分完后的新秩序,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问题是:如何将分配蛋糕尽量做到公平,这太难了。诸侯诸王与随同项羽入关的诸侯诸将,在面对诛灭暴秦的大原则问题上,可因仰仗项羽的威势而团结在他身边,但当大家共同的敌人暴秦已灭,内部的利益纠缠以及私人恩怨就会不失时机的浮上水面。即“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了“争夺利益的矛盾”,在这样的敏感问题上,项羽即便做的再公平,恐也无法满足某些人的胃口。因为在那个私利膨胀的乱世,诸侯们的野心是无穷的,跟这些手握重兵的军阀与地方豪强们讲公平,无异对牛弹琴

  基本来说,在处理公平这个问题上,项羽最终选择了“战功”作为分配原则,这实际上是在照顾那些手握重兵的实权派,而伤害了原诸侯诸王的既得利益,如此势必引起原诸侯诸王的抵触情绪,造成刚太平下来的天下再次陷入混乱,但项羽却不得不这么做,他这叫两害相权取其轻,得罪实力较弱的诸侯诸王,总比得罪手握重兵立有战功的诸侯诸将要好的多。

  由此可见,项羽虽然实施的是西周的封建制,但他所面对的问题明显比八百年前的周公旦要复杂的多,周公旦可以依照严密的宗法制度和血浓于水的宗族情谊来分封天下,项羽却只能靠自己的武力来慑服封在各地的骄王悍将,其中的难度,可向而知。

  事实上,如何处理异姓王,这是汉代、清代等强势王朝都很难解决的问题。作为政治经验匮乏的项羽,处理起来就更加捉襟见肘了。黑格尔曾说:“在世界史中凡是开创新世界的新英雄们的情况一般都是悲剧性的。”项羽毁灭了一个旧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秩序,便注定要为那更完备的汉代新秩序去做一个悲剧的垫脚石,同时也注定他与虞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理想终将只是一个梦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