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惠王派出使者质问乐毅,他是怎么回信的?

日期:2023-12-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乐毅遭到诬陷逃亡赵国,燕惠王派出使者质问,乐毅的回信妙不可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乐毅是战国后期的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他辅佐燕昭王振兴了燕国。当燕国逐步强盛起来了,燕昭王处心积虑地要向齐国报仇,以报强齐伐燕的仇恨。

  于是乐毅便为燕昭王会和五国的军队攻打齐国,迅速攻下了齐国的70多城池,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中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但是当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即位后,就中了齐国的反间计,燕惠王就怀疑乐毅要造反,就派骑劫取代乐毅为将军,乐毅知道大事不妙,便逃亡了赵国,赵王见乐毅来投奔,知道他博学多才,而且还是著名的军事家,不由的大喜过望,封他为望诸君。

  齐国知道了乐毅已经投奔了赵国,知道自己的反间计已经成功,感觉对战燕国已经没有忌讳可言,便派大将田单对阵骑劫。在公元前279年,田单在即墨城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骑劫也在此阵中身亡。

  齐国又完全收复了齐国失去的城池,恢复了齐国。

  到了这个时候,燕惠王才知道上了齐国的当,感到了后悔,但燕惠王这时更害怕赵国任用乐毅臣燕国疲敝的时候,攻打燕国。

  于是燕惠王便马上派使者到齐国,向乐毅道歉,使者把燕惠王的话转告给乐毅说:“先王把整个燕国都托付给了将军,将军替燕国攻破齐国,报了先王之仇,天下之人无人不知,我怎么敢有一天忘记将军的功绩呢?

  只是,先王弃世,我年幼无知,是左右的大臣的建议误了我,派骑劫换你回来,主要原因是将军久战沙场,十分的疲劳,所以召将军暂时的回来,暂作休息,共议国家大事。

  我的一片盛情,将军却误会了,于是不免生出了嫌隙,您就抛弃了燕国,投奔了赵国,将军为自己考虑的当然是十分周到的,但您用什么报答先王对将军的一片情义呢?”

  乐毅听了使者的话,便对燕惠王写了一封回信,信中的大意如下: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把俸禄赐给他亲近的人,而是赐给功劳多的人;不把官爵随意授给他所喜爱的人,而是授给贤明称职的人。

  所以说,能够观察人才并授予适当的官职,才是能获得成功的国君,善于选择人的品行而加以结交的,才是能够建立名望的人。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建立功业是不会半途而废的,所以这些人能够名垂青史,有先见之明的人,成名以后能保持不毁,所以能名扬后世。

  我还听说,善于开创事业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有好的开始,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从前,吴王阖闾对伍子胥是言听计从的,所以吴王阖闾能带领军队打到了楚国的效都。但是吴王夫差对伍子胥的话,却并不以为然,逼着伍子胥自杀,用革囊装尸体,抛入了江中,这是因为夫差和阖闾见识上的差别,不知道伍子胥有为吴国能建立功业的雄才大略,所以,夫差即使把伍子胥抛入江中也不后悔。

  伍子胥虽然意识到了吴王阖闾和吴王夫差见识上的不同,但他仍然不改初衷,所以至死也是不后悔的。

  所以我能自身免除祸患,保全攻破齐国的功名,并且彰显先王的业绩,这是我的上策;

  自身受到诋毁和侮辱,并因此损害了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害怕的。

  还有就是,忠臣离开本国,不诽谤国君以表自己的清白,我怎敢助赵而攻击燕国呢?来求取自己的利益呢?这是我道义所不敢做的。

  乐毅的这封信,为他自己逃亡赵国做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又以伍子胥的例子,既十分明确表明了自己的处境和无限的忠心,更可贵的是,乐毅能从大义出发,说明自己不会进攻燕国,尤其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