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曹操曾故意贬低周瑜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刘备曾故意抹黑周瑜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但周瑜为何依然能深得孙权信任,屹立而不倒?
一、受到曹操贬低
周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其一生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功绩,就是在赤壁之战中打得曹操落荒而逃。但有意思的是,曹操却在赤壁之战后写了一封信给孙权,既否认自己在赤壁之战中败给周瑜,也否认周瑜派黄盖火烧连环船的事。
曹操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这话大概意思是:赤壁之战,曹军刚好有许多人得了疾病,曹操自己下令烧毁战船,主动撤退,这才让周瑜捡到一个大便宜,凭空出名了。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到底有没有派黄盖诈降曹操,火烧连环船?
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小说演义中,火烧连环船的实施者都是黄盖。所以,要弄清楚赤壁之战中周瑜到底有没有派黄盖火烧曹军连环船,首先就要搞明白曹操当时有没有可能接受黄盖诈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不废吹灰之力就迫使荆州牧刘琮投降,赶跑了刘备,并获得大量的荆州战船和荆州水军。
势如破竹的战事让曹操生出了趁势攻打东吴的念头,于是,他给孙权写了一封盛气凌人的信,声称自己奉天子之命,整治了八十万大军,准备与孙权“会猎于吴”。
得知曹操准备率军前来攻打,东吴的许多大臣都惊慌失措,很不淡定,甚至连张昭也主张向曹操投降,因为孙权与曹操各自所能调动的兵力差距悬殊。
双方兵力差距有多大?
周瑜在劝孙权对抗曹操时曾说:“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孙权说:“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从援。”可见,东吴当时所能调拨的兵力只有三万人。
另一方面,曹操的军队虽然没有他自己宣称的八十万,但以周瑜的估算,曹操自己率领的部队有十五六万,新接收的荆州降兵有七八万,两者相加,大概有二十几万之众。
以三万人对抗二十几万人,双方的兵力差距确实十分巨大,这就难怪东吴许多人在听说曹操准备率军攻打东吴后都惊慌失措,连张昭也主张向曹操投降,只有鲁肃和周瑜等少数几个人主张应该对抗曹操。
正是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当黄盖向曹操提出投降时,曹操才会深信不疑,从而让黄盖有了火烧曹军连环船的机会。
当然,曹操答应黄盖投降,还有一种可能是,曹操当时过于志得意满,导致其一时疏忽大意,没有料到黄盖会用火攻,火烧连环船。在曹操看来,即便黄盖是来诈降的,对自己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另外,以周瑜的智慧,他当然明白,如果用三万兵力正面对抗曹操的二十万大军,胜算极低。所以,要达到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之目的,周瑜只能采取出奇制胜的计策,这也使得周瑜派黄盖诈降曹操并火烧连环船成为可能。
总之,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接受黄盖诈降是完全有可能的。黄盖诈降曹操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要火烧曹军的连环船,制造混乱,从而争取打败曹操大军。用黄盖自己的话说就是:“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
那么,曹操后来为何要写信给孙权,矢口否认周瑜派黄盖火烧连环船呢?
《江表传》一语道破真相,是因为周瑜“威声远着”,所以曹操要故意贬低周瑜。
实际上,在三国时期,周瑜因为文韬武略俱佳、声威太盛,除了遭到曹操的故意贬低外,还曾遭到刘备的故意抹黑。
二、受到刘备抹黑
建安十五年,刘备因为周瑜拨给他的地盘太小,亲自到京口请求孙权把荆州全境交给他管理。
周瑜认为,刘备是一代枭雄,且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辅佐,必定不会久居人下,为人所用。所以,当周瑜得知刘备到京口的消息后,立刻上书劝阻孙权,并建议孙权趁机软禁刘备,分化刘备与关羽、张飞等人的关系。
周瑜主张,应当把刘备迁往吴郡安置,为他大兴土木地建造住宅,多给他供应美女和其它玩赏娱乐的物品,使他耳目迷恋。同时应把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分开,派他们各驻一地,让像周瑜这样的将领统率他们攻战,天下大事就可以安定了。他在信中对孙权说:“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而孙权却认为,眼下曹操还在北方,自己正应该广为招揽天下英雄豪杰以对抗曹操。所以,孙权当时不仅没有听从周瑜的建议,反而对刘备还礼遇有加。刘备自京口返回时,孙权还亲自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余人一起设宴为刘备送行。
席终宴散,张昭、鲁肃等人先行退出,只有孙权单独留下与刘备作最后话别。刘备瞧准机会,趁机抹黑周瑜,离间孙权与周瑜的君臣关系。他对孙权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这真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三、为何还能深得孙权信任
在曹操的故意贬低和刘备的故意抹黑下,周瑜为何还能深得孙权信任,屹立不倒呢?
这不仅与周瑜本人的才能有关,与孙权的胸襟气度、识人之明有关,还与周瑜和孙氏的关系莫逆有关。否则,在曹操的故意贬低和刘备的故意抹黑下,周瑜只拍很难施展拳脚,有所作为。
周瑜与孙氏的关系,始于孙坚出兵参与讨伐董卓之时。为了安心出兵讨伐董卓,孙坚把自己的夫人及儿子孙策等都留在寿春。
孙策十来岁时就喜欢结交名士,颇有名声。周瑜与孙策同岁,也英武豪迈,少年早成,他听到孙策的名声,便从舒县来到寿春拜访,结果两人一见如故。周瑜于是劝孙策移居舒县,并表示愿意将临近道路的一座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同时还到内堂去拜见孙策的母亲吴夫人(依照古人礼仪,除非关系很铁,否则是不能见内堂女眷的),孙、周两家从此互通有无,成为世交。
孙坚去世后,孙策立志为父亲报仇。兴平二年,孙策从袁术那里讨回父亲孙坚的部下,准备回江东发展势力。此时,周瑜的伯父周尚担任丹阳郡太守,于是,周瑜从伯父那里借来士兵和军费粮草,前往支援孙策。孙策获得周瑜的支援,大喜说:“我得到你的帮助,一定能成功!”
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孙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快就攻克了横江、当利、曲阿等地,部下将士也发展到数万人,威盛江东。
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让周瑜带兵回丹阳。袁术见周瑜才能出众,想以“将军”头衔来拉拢他,但周瑜不为所动,于建安三年抛弃官职,投奔孙策。
孙策听说周瑜前来,喜不自胜,不仅亲自出迎,还立刻授予周瑜建威中郎将之职,并为周瑜置办豪宅,赏赐无数,说:“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这一年,周瑜年仅二十四岁,故吴中民众皆亲切称呼其为“周郎”。
后来,孙策不幸中箭,英年早逝,孙权继位。当时,孙权的地位并不稳固,因为孙策虽已占有会稽、吴郡、丹阳等郡,但偏远山区还未全部控制,那些流亡客居在江南的士大夫,也只是怀着暂时避难的想法,并未与孙权建立起稳定的君臣关系。在此情况下,是周瑜与张昭一起主持军政事务,尽心尽力地辅佐孙权,帮助孙权渡过难关。
建安七年,曹操以朝廷的名义要求孙权送人质去许都,张昭等大臣都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送,孙权于是找周瑜商议,周瑜明确表示反对送人质。
当时,孙权的母亲吴夫人也在场,她听完周瑜的议论,对孙权说:“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吴夫人之所以要求孙权对周瑜以“兄事之”,是因为周瑜能为孙氏利益着想。此亦可见周瑜与孙氏关系之密切。赤壁之战前夕,张昭等人主张向曹操投降,唯有周瑜与鲁肃主张与曹操对抗,道理也是如此。
总之,由于周瑜与孙氏关系密切,所以能在曹操故意贬低和刘备故意抹黑的情况下,还能深得孙权信任,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