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秦孝公临终前,做了个很古怪的决定,商鞅就吓得赶紧逃亡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秦孝公与商鞅君臣相得,关系好的不得了,他临终前,能做什么古怪的决定,把商鞅都吓得赶紧逃亡呢?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上任后因不甘心于中原诸侯的蔑视,遂开出高价,向天下广招贤才,励志变法。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商鞅入秦,以所谓“逆民之情”的霸术得到秦孝公的欣赏,并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从秦孝公三年,即公元前359年开始,用十余年时间: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取消贵族特权;施行二十等爵制,奖励军功;严格户籍制度,实施连坐法等等,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到底怎么个卓越法呢?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商鞅变法之前,中原诸侯是不屑于与秦国会盟的。
可到了秦孝公七年,即公元前354年,也就是商鞅变法的第四年,魏惠王便主动降下身架,到秦国杜平(陕西澄城县)与秦孝公会盟;
秦孝公二十年,即公元前342年,秦已被天子赐号为“霸”,中原诸侯来贺,于是秦孝公派公子少官与诸侯在逢泽(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会盟,并带他们朝见了周天子。
从中原诸侯不屑于与秦国会盟,到被秦国一个公子带领,去朝见天子。
这中间的差距自然是天壤之别,诸侯为什么这么尊重秦国?
无他,实力而已。
也就是说,曾被视为夷狄的秦国,仅仅十余年的时间,便已经强大的让所有诸侯都不敢小瞧了。
由此可见,商鞅对秦,功劳是十分巨大的,这样的有功之臣,秦孝公应该十分喜爱才是,还能做什么决定,把商鞅吓跑呢。
原因说起来就让人很无奈了。
就在秦孝公临终前五个月,曾有人求见商鞅,指出了他的缺点。
这人叫赵良,当时拉拉杂杂说了许多,最关键的,除老生常谈的得罪贵族外,还有以下两点:
一:不懂教化。
不知道用教化劝善百姓,而一味动用严刑酷法,让百姓积怨已深;
二:言行不一
一面用严苛的新法逼迫别人遵从,一面自己又极尽奢华,僭用仪仗,在商於封地南面称君,早已引起君王猜忌。
而这些缺点,以及这些缺点带来的危害,商鞅也是知道的,知道怎么办?
一出门就有十几辆马车跟随,车上有顶盔贯甲的士兵,身边还有武艺高强的卫士,好像离开他们商鞅就不敢出门。
这种情况只能说明,百姓恨着商鞅,商鞅也很惧怕百姓,时刻担心自己遭遇不测。
针对上述问题,赵良提出的建议是:
推荐贤才,交还封地,辞官归隐,才能改变不利的局面,如果还贪图商於之地的富贵,还独揽秦国政教,继续聚集百姓的怨恨。
将来一旦失去君上的支持 ,下场将会是十分悲惨的。
赵良话都说到这份儿上,商鞅听了吗?
没有,依然故我。
直到秦孝公做出这个决定,才让他真正害怕起来,
秦孝公的病越来越重,终于自觉不起,到了交代后事的时候,于是很古怪的决定,古怪之处在于,不把君位传给世子嬴驷,而是:
想把君位传给商鞅。
商鞅当时就坚决拒绝,也许拒绝只是出于本能,但事后,商鞅再回想起这件事,头上的白毛汗就下来了,为什么?
秦孝公是真想把君位传给他商鞅吗?
商鞅脑子不笨,他知道秦孝公虽然爱他,但还没爱到可以禅让江山的地步,之所以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
君王已经开始猜忌你了。
一向相知相得的秦孝公都开始猜忌自己,那之后继任的君王呢。
于是,秦孝公临终前,做了个很古怪的决定,商鞅就吓得赶紧逃亡了。
也幸亏他逃得快,所以还能在秦惠文王打算将他治罪的时候逃到魏国。
可结果呢?
商鞅当年欺骗了魏国统兵大将公子卬,并帮秦国多次攻打魏国,魏国人早已对他恨之入骨,如今商鞅好容易倒了霉,魏国当然闭门不纳,商鞅没有办法?
只能偷偷跑回封地商於,并在商於聚众造反 ,造反以后,还打算向北攻打郑国谋取一条生路。
最后在河南渑池,被秦国追兵打败并杀死。
商鞅死后,尸体被带回秦国,秦惠文王立刻将商鞅车裂,并夷三族,之后,还昭告天下:
莫如商鞅反者
不要像商鞅一样造反,否则,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给秦国带来富强的商鞅就落了个这样的结局。
而之所以如此,
君王薄情固然是一个方面,可商鞅自己,难道就没有取死之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