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说没有他明朝早就灭亡了

日期:2023-12-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为什么说没有张居正明朝早就灭亡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经过“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使明朝的经济恢复、社会安定起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是到正德、嘉靖两朝,也就是第十、十一任皇帝时明朝开始出现颓势,因此有人说,如果没有张居正大明朝早就亡了,那么张居正都干了些什么而有此一说呢?

  从小就表现出天资聪颖的张居正,深得知府李士翱、巡抚顾璘这二位大人的喜爱,并且寄于厚望,为其改名为“居正”。而张居正也十分争气,15岁便中了举人,23岁时中了进士,于是在1547年开始,张居正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张居正刚入仕的时候,正逢内阁朝廷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夏言与严嵩争夺首辅之位,让他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与阴险,一度产生了“消极怠工”的念头,后来在老师徐阶的影响下,“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张居正完全处于学习阶段,了解官场上的风气、熟悉政治朝纲,同时又不忘记了解民间的疾苦,面对那些政治斗争时,他选择了冷眼旁观,不失为一种明哲保身的隐忍态度。

  公元1572年,47岁的张居正成为了内阁首辅大臣,经过二十多年在官场上的“淬炼”,张居正终于“多年媳妇熬成婆”,到了展现自己真正实力的时候了。在他接任首辅一职后,马上提出了整饬吏治,富国强兵的改革方案。

  这时的万历皇帝才十岁,刚刚即位的他知识与能力水平都有限,因此他从思想到行动上,都给予张居正大力的支持,使改革的措施很快得到落实。

  张居正根据明朝当时的政治风气,先对政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施“考成法”达到整饬吏治的目的。对于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试,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官场上的严格整顿,使各个岗位的官员都不敢懈怠,每个人都安分守己,积极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改变了以往拖欠税粮的情况,国库也逐渐充实起来。由此可以看出,张居正政治方面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

  之后张居正又实施了“一条鞭法”进行了经济改革: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经济上的改革使当时的社会矛盾有了极大的缓和,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它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赋役负担,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在担任内阁首辅的十年中,张居正鞠躬尽瘁地奔波劳碌,使进入颓势的明朝出现了转机。在1582年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史称“万历中兴”,又称“张居正改革”。

  由此可以看出,张居正在这十年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张居正,仅凭十岁的万历皇帝,以当时首辅高拱的能力,即使不出现大权旁握的情况,也不会有张居正的此番作为,只会加速明朝的灭亡。

  张居正为了明朝社稷鞠躬尽瘁而死,只可惜在死后万历皇帝一句“专权乱政,欺骗主上忘恩负义”让他的子嗣面临了抄家的命运,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天启皇帝为张居正复官复荫,正是应了“伴君如伴虎”的那句话了,生死荣辱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参考资料:《张文忠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