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追王三代”的吴皇后在历史上,执政时间较长的皇帝有很多,但是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后却很少,而赵构的吴皇后却是其中少有的一位。细细算来,她在宫中整整生活了69年。她在绍兴十三年(1143年)被册封为皇后之后,先后辅佐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位皇帝,在皇后和皇太后的位置上呆了55年之久,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可以说,在整个两宋时期的诸位皇后中,吴氏是少数对政治有较大影响的皇后。 吴氏出生于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是开封人氏。他的父亲吴近在吴氏入宫后,父以女贵,深得皇上宠幸,官至武翼郎。吴氏是何时进宫的呢?在她刚过14岁生日时,她就被选入宫中。当时赵构还是康王,还没有继承皇位,吴氏一进宫就被安排去侍奉康王。说起这个吴氏,她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因为受家庭的影响,她从小就跟着父亲习武,年纪轻轻的就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赵构继位以后,吴氏就经常穿着戎装,侍奉在皇帝左右。据说,赵构继位没多久,有一次,宫廷卫士因不满宦官的胡作非为,突然发生兵变,包围行宫,准备诛杀宦官。闯进宫内的士兵质问道:“帝王何在?”吴氏虽为一名女子,却依然一副不惊不慌的样子,用她的智慧和胆略哄骗了那些士兵,才帮赵构躲过一劫。可以说,吴氏之所以能够得到赵构的宠爱,不仅仅是因为她英姿飒爽、颇有胆略,还在于她的知书明理、口才极佳。又有一次,金兵南征,赵构与群臣在海上航行,突然有一条鱼跳进了赵构的船中,吴氏不失时机地说:“此周人白鱼之祥也。”因为当时北宋刚刚灭亡,金兵又大举南下,恐慌之极的赵构只好乘船入海,以躲避敌军的追击。这一避就是四个月之久,其窘状可想而知。此时,赵构听了吴氏的话,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当即就册封吴氏为“和义郡夫人”。
回到“越”地后,赵构又进封吴氏为“才人”。吴氏不仅胆识过人,而且还通今博古、颇有文采。因为宋朝自太祖皇帝开始就确立了“重文抑武、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朝廷上下文人气息十分浓郁。到了赵构这一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把太祖皇帝的“祖宗家法”运用得更是淋漓尽致。赵构见吴氏能文又能武,自然对她另眼相待、疼爱有加,更是把她当作了自己的知己,所以,吴氏晋升得也很快。没过多久,她就被封为“婉仪”,继而又被册封为“贵妃”。说起吴氏的品行,那也是无可挑剔。她对赵构的母亲韦太后(宋徽宗的韦贤妃,显仁太后),也十分孝敬。韦太后从金国还朝后,赵构便让吴氏亲自伺候母亲。当时吴氏已经被册封为贵妃,对太后的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吴氏如此体贴周到,“顺适其意”,即使是性格严肃的太后,对她也是相当满意。还有一个细节,体现出吴氏的确是一个聪明的女子。
她曾经“绘画《古烈女图》置坐中为鉴”,同时,“取《诗序》之义”,还在自己后宫的居所挂了一块“贤志”的牌匾。这前后两件事,都让韦太后深感欣慰。因为韦太后曾以“亡国之妃”遭金人掳掠,心里有很多的难言之隐。吴氏能够在宫中挂上“烈女图”以明志,使“忍辱偷生”的韦太后心中宽慰了不少。因此,宪节皇后(赵构的原配夫人)去世后,朝臣便请“累表请立中宫”,毫无置疑,吴氏成为最佳人选。在册立的过程中,韦太后也帮着吴氏说好话,力挺吴氏。于是,到绍兴十三年(1143年)的时候,吴氏终于被正式册立为皇后。此后,“追王三代,亲属由后官者三十五人”。其实,在吴皇后还是才人的时候,由于赵构唯一的儿子病死。再加之金国不断来袭,赵构在逃亡途中受到惊吓,便给赵构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而吴皇后也因为自己没能生育子嗣,于是奏请赵构收养宗室赵伯玖(后更名赵璩)和赵伯琮(后来的宋孝宗,更名为赵昚)为养子,赵伯玖为吴皇后抚养,赵伯琮交由张贤妃来抚养。后来,赵伯琮的养母张贤妃不幸病逝,吴氏便将赵伯琮一并收养。吴皇后对待这两个养子都是一视同仁,并没有亲疏之别。后来,赵构和吴皇后发现赵伯琮不仅恭俭勤敏,而且聪慧好学,因此十分喜欢他。随后,赵构就封他为普安郡王。后来,在吴皇后的积极说服之下,赵构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立赵伯琮为太子,并改名为赵昚。紧接着,赵构又让赵伯玖迁到绍兴去居住。也正是因为吴皇后的大度和大气,才赢得了子孙后代的无比尊重。吴皇后的一生真可谓淡泊名利。虽然她在宫中居住多年,但却只做自己分内之事,除了相夫教子,就是孝敬韦太后。她用自己不多的言语,向世人证明着她作为一代红颜武侠,终不愧为一国之母。庆元三年(1197年)十月,吴氏病逝,时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