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曾有三次翻身的机会,但是为什么还是走向了灭亡

日期:2023-12-0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公元1644年,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在大明总兵吴三桂的带领下,入关了。虽说入的只是一座山海关,改变的却是整个中国的历史。这一年关外的清朝顺治帝也搬进了紫禁城,并重新举行了登基大典,预示着清廷想做中原的主人。也是在这一年,明朝崇祯帝面对即将入城的李自成大顺军,选择了自缢而亡,这一刻起,大明算是亡了。

  大明失去北京,失去了北方大片国土,可是南方依然在汉人手里,于是明朝的宗室子弟们在江南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权,他们与农民军和解,不断着抗击清军的入侵,前后持续了近40年,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南明时期。其实在这段时间中,他们有3次翻盘的机会,可惜被他们自个给耽搁了。

  我们先看第一次机会,南明有好几个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后一位是永历帝,永历政权在抗清斗争中曾取得不错的成绩,差一点就成中兴之像。永历政权初期一直被清军追着打,眼看就像其他南明政权一样要玩完了,好在这时,永历朝廷变得聪明起来。原先,农民起义军大顺和大西都不被南明承认,当清军攻打农民军时,南明政权还希望清军剿灭这些“盗贼”,真是可笑的想法。

  永历朝廷觉得长久下去定要灭亡,于是决定“招安”,和农民军合作共同抗清。首先就是大顺军,李自成死后,大顺军群龙无首,被清军追着打,但他们依然坚持抗清。可是打仗这事吧,没组织是不行的,靠单打独斗坚持不了多久,于是乎面对南明的“邀请”,他们欣然接受。永历政权与残余的大顺军合二为一,实力大增,面对清军不再是防守,而是主动进攻。

  当时大顺军的残余势力主要有郝摇旗、刘体纯(均为李自成部将)和高一功(李自成妻弟)、李过(李自成侄子)率领的两支队伍。新的永历大军向清军发起数次反攻,连续取得了多次胜利,全国各地的抗清运动一时进入高潮。随后收复川、滇、黔、湘、粤、桂、赣七省,如果局势继续好转,永历帝将永载史册成为中兴大明的伟大君主。

  不过历史总会在你得意之时跟你开个玩笑,正当局势一片好转之机,永历政权内部却出现了危机,这几乎成了历史的定律,每当国破家亡之时,总有一些人为了私利而置国家安危与不顾。永历朝廷的内斗把农民军给排挤了出去,气的郝摇旗等人撤军回湖北,与永历朝廷彻底划清界限。清军趁机扩大了战果,又把永历帝赶到了西南。

  这时的永历政权眼看就要完了,不过上天又给了它一次机会,也是给南明的第二次机会。另一支农民军,大西军,来到了永历帝的身边。其时大西军在孙可望、李定国的带领下占据云南全境,走投无路的永历帝接受了他们的“投诚”。公元1625年,李定国“两阙名王,天下震动”,打的清军怀疑人生,很多军队一听李定国要来,吓得立马卷铺盖走人,这时的清廷都考虑与其和谈,退出江南。

  不过,历史又得开玩笑了。孙可望见李定国声望超过自己,便坐不住了,开始处处掣肘李定国,最后竟派兵攻打李定国,可他不是李定国的对手,战败后投降了清军。这段内斗的时间又让清军卷土重来,白白丧失了战果。孙可望投降后,清军尽知云贵虚实,不仅第二次机会丧失了,还愈发的危险。最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南明算是亡了,只剩下一个tai wang岛。

  当然,历史开了两次玩笑,也给了第三次机会。顺治十六年,延平王郑成功亲率十七万大军,倾巢而出,挥师北上,一举攻下崇明岛,接着沿江而上,一路直下瓜洲、镇江,随后便将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郑成功本想让南京守将投降,便同意清朝两江总督郎廷佐的三十天后投降,显然郑成功过于自信了,中了郎廷佐的拖延之计。后来清军援军赶到,郑军不敌,只得退守厦门。

  郑成功北伐之时写了一首诗,便是《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可惜的是这成了郑成功的绝唱,成了南明的绝唱,三次翻盘机会都没有抓住,而且原因都是因为自身,不得不叫人哀叹。南明的机会用完了,汉人的机会也用完了,此后的200多年间都被满清统治着,直到辛亥革命,汉人才重新成为自己土地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