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允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1402年6月,在明朝皇宫内,一向以文弱书生示人的建文帝朱允炆却龙颜大怒,他拔剑亲自劈死了28岁的徐增寿。
如果朱允炆杀死的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不值得我们去探讨,也不会被记载到史书之中,因为古代的皇帝有着无上的权力,别说杀一个人了,就算是杀成千上万的人也没有什么稀奇的。那为何死一个徐增寿就会被记载到历史当中呢?其实徐增寿原本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他有一个十分出色的老子,没错他的老子就是明朝的开国大元帅徐达。
徐达是朱元璋的发小,他是与朱元璋光屁股长大的,曾经还一起给地主老财家放牛。朱元璋起兵造反以后,朱元璋就一路追随,替朱元璋牵马执蹬,一生立功无数,而且忠勇无二。虽然徐达功勋卓著,但为人低调,所以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最终他也是明朝诸多开国将领中为数不多得到善终的。
公元1385年,徐达去世,朱元璋将他的爵位从生前的侯爵,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被赐葬钟山之阴并被配享太庙,并且专门为其建肖像功臣庙;徐达因为劳苦功高,所以被后人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徐达虽然是一个武将,但他却是聪明至极之人,他之所以能够得到朱元璋的信任,除了勇猛忠诚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和朱元璋联姻。这一点很像张飞和刘备一样,张飞就曾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禅为妻,而且他的女儿还成为蜀国皇后,在张飞眼里虽然与刘备是兄弟,但是儿女亲家更使得自己家族的命运和大哥牢牢绑在一起,这样的关系更加牢靠。
而朱达选择亲近朱元璋的办法同样是联姻,而且他把自己的女人无一例外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大女儿嫁给了燕王朱棣,后来成为了明朝的仁孝文皇后;次女嫁给了代王朱桂;三女嫁给了安王朱楹。
在徐达死后,朱元璋为表示自己对这位开国大元帅的缅怀之情,将他的三个儿子一一封赏,徐辉祖承袭徐达的魏国公之职,二儿子徐膺绪被封为指挥使之职,小儿子徐增寿被封为左都督之职,每个人都吃了一份皇粮。
从朱家对徐氏家族的宠信来说,只要他们的子孙后代不犯什么滔天大罪,那在明朝就是无人敢惹的存在,徐达的光芒将一直照耀着他们。
但这一切在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决定削藩后就发生了变化,同样他们兄弟三人的的命运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徐增寿的悲剧也从这里开始。
由于徐达的大女儿嫁给了朱棣,所以在朱允炆的眼里,徐家上下皆不能信任了。可徐家的三个儿子却没有因为大姐嫁给了燕王就偏心燕王,要助燕王朱棣夺皇位,反而他们还一心保朱允炆江山的稳定。
尤其是长子徐辉祖,徐辉祖本人是最像徐达的,忠勇无双,一生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他承袭了魏国公之后一心报国,但可惜他却得不到朱允炆的信任,即使这样他依然一心要保朱允炆的江山不失。
公元1399年4月,恰好是朱元璋的忌日,燕王朱棣派儿子朱高炽、朱高煦进京给爷爷朱元璋上香磕头。这时徐辉祖建议将朱高煦扣留,理由是朱高煦勇猛异常、治军有方,如果日后朱棣造反,他必然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但是对于徐辉祖的意见,朱允炆没有直接采纳,反而说他这是大义灭亲,不符合人伦道德。
朱允炆对该问题又征求了徐增寿的意见,结果得到了相反的答案,徐增寿告诉朱允炆,坚决不能扣留朱高煦,因为从来没有“孙子来祭拜爷爷,堂兄弟却把人家扣作人质的道理?”很显然徐增寿的言论更符合朱允炆的心思,于是朱允炆就放走了朱高煦。
对于燕王朱棣是否会举兵造反的事情上,徐辉祖与弟弟徐增寿也持相反态度,徐辉寿认为朱棣一定会造反,因为他曾经在山西、北平等地练过兵,深知燕王朱棣早有不臣之心,所以他的意见是,“燕王一定会造反,皇上必须要提前做准备,以来应对不测。”
而徐增寿的意见则是,“燕王也是先帝的子嗣,他现在已经贵为藩王了,享受富贵还来不及呢,所以是不可能造反的。”虽然徐辉寿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朱允炆仍然觉得徐增寿的话似乎更符合道理,所以一直没对朱棣进行防备。
就这样朱允炆没有防备自己的叔叔朱棣,等到朱棣的兵马打过长江直奔南京而来的时候,朱允炆才明白朱棣已经彻底造反了。这时的朱允炆自然是什么生气的,于是他责问徐增寿,“你不是说朱棣不会造反?”徐增寿一时紧张回答不上来了,于是朱允炆手起剑落,将徐增寿斩杀于大殿之上。
其实朱允炆失败,不能把问题都推给某一个人,这事儿根本就怪不得徐增寿,他只不过是判断失误而已。公元1402年6月13日,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大将军李景隆,在没有做任何的抵抗的情况之下,就直接投降开门迎接朱棣了。
很显然,那些淮西贵族的后裔们以及皇族成员们,绝大多数人并不看好朱允炆,他们看好的是燕王朱棣。忠于朱允炆的都是一些新登上政治舞台饱读诗书的读书人,但这些人在政治方面还未成熟,所以失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