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李建成如果当上皇帝会不会对李世民痛下杀手?李建成的失败究其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王朝中,嫡长子继承的宗法礼制是十分严明的,从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一生的道路。但先天注定的只有家世,后天的才能却是无法决定的。而嫡长子未必优于其他皇子,如此一来,带来的便是皇位争夺、兄弟相杀。
历史上有不少例子,虽一开始为尊贵的太子,但最终却被庶幼子所夺位,最终落一个不好下场。诸如唐朝初年的那一场宫门政变的主角——李建成。
李建成,唐朝开国太子,亦是唐代的第一位储君,他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哥。因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他被其亲手射杀。
许是因为他是这场夺位之争中的败者,亦或是因为史书中记载的偏颇。他历来在众人眼中,都是一个能力不如秦王、又残害兄弟的人,但真的如此吗?
陈寅恪曾经评价他: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
也就是说,真实的李建成和史书中描写的形象是有所不相同的。诸如在河西一战中,他不动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河西这个重要的城市,可见他才能并非查秦王那么多。后来李渊亦是将其封为陇西公,为左领军大都督。
可见他还是一个才华很出众的人。那么话说回来,若是当日的玄武门政变中李建成没有被秦王所杀,而是成功当上了皇帝,那么他会不会反过来杀掉李世民和其他的兄弟呢?
首先这个对象有两个,一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秦王,二是其他威胁不大的兄弟。而对于李世民,他又会不会痛下杀手呢?这一点魏征早就给出了答案。
《旧唐书·魏徵传》:徵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这段话说的便是,李世民听说魏徵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他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便派人把魏徵带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而魏徵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这魏徵指的便是魏征了,当时是太子宫中的洗马,地位虽然不高,但人很有谋略,是太子的军师级人物。李建成经常请教他如何对付秦王,对其很是尊敬。
也就是说魏征当时常常劝告太子不要一直把秦王留在身边,秦王强大,在朝中势力不凡,要尽早除掉才能够稳坐他的太子之位。而李建成则因其自负,一直没有把魏征的话听进去,最终才落得一个被杀的结局。
从魏征的这段话中来看,李建成即便是在玄武门此事以后活下来,甚至当上了皇帝,他也未必会杀了李世民。
而他之所以不杀李世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过于自负,虽然忌惮秦王,却始终没有下定决心要除去他,毕竟这太子的头衔在,他如何甘心承认自己不如一个秦王呢?
他的自负导致了迟迟没有下手成功,反而最终是落得死亡的结局。相反地,他若是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他就更加不愿意去承认这个事实了,不杀秦王是很有可能性的。
而对于其他的兄弟,他自然也是不杀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了。其实,比起李世民来,他还是一个比较心慈手软的人,他对自己的弟弟们都是比较宽容的。
这一点从他的四弟赵王元吉身上就能够看得出来,赵王之所以始终帮助他对付秦王,一方面是因为太子登基的可能性大,赵王自然会选择站在东宫这一边。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在李建成身上。他与兄弟关系还是不错的。加之他本就是长子嫡子,除了一个秦王能够威胁他之外,其他人又如何让他畏惧呢?
再加上他本身的自负,他很大可能是不会对自己的兄弟下杀手,除非对方威胁到了他的利益。
然而就是他的心慈手软和自负让他失去了登上帝王的机会。不过事实证明,比起他,李世民确实更加懂得如何维持君臣关系以及如何治理天下。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是为太宗。他刚登基就任命了魏征为尚书左丞,且多次召见魏征询问治理天下过程中的得失。而对方直言不讳,前后总共上谏两百多次,李世民则是全然接纳。
可见李世民的为君之道确实要高于李建成,也因其圣明,才有了大唐的贞观之治以及盛世的开元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