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他因强势夺得了王位继承权,又因妥协把王位留给了自己的弟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帝仲丁在位仅仅九年就离世了,而就在他刚刚离世的时候,这第二个热闹就来了。这第二个热闹不是别的,就是王位被他的弟弟外壬夺走了。
帝外壬,姓子名发(《竹书》所记之名),他的这次继位看似只是普通的兄终弟及,但似乎并不是哥哥帝仲丁主动立的继承人,也不是先帝突然驾崩未立子嗣而由大臣们推举的。从一些史料记载的内容中可以看出,这次继位很可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腥风血雨。
例如宋代学者邵雍编著的《皇极经世书·卷五上》中写商代之前几任弟继兄位的时候都是写的“某某崩,弟某某立”,而写到帝外壬时却第一次用了这样的词语“商王仲丁崩,国乱,弟外壬立”。可见,在帝仲丁与帝外壬交接之际,是有一场动乱的。
再比如《史记·殷本纪》中特意提到:“自中丁(是《史记》中对仲丁的写法)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可见连司马公都认为帝仲丁之后的弟继位与之前的不同,是争相夺得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讲述“九世之乱”
所以,笔者认为帝外壬能继承王位,是凭借他自身的强大势力从帝仲丁原本的继承人手中抢夺过来的,而原有的继承人应该是帝仲丁的儿子,这之中很有可能就是一场血腥的叔侄厮杀。也正是由于帝外壬带来的这场热闹,让他之后的几代商王不再是按世袭制传承,变成了凭借实力夺位的乱局。这也就是司马公所说的,从帝仲丁开始的“九世之乱”。只不过这“九世”并不是九代人,而是九代商王,因此笔者认为更应该称这段历史为“九朝之乱”。
当然,说帝外壬势力强大是相对于帝仲丁的原有继承人来说的,他自己本身的实力应该不是最强的,并且再争夺王位时很可能借助了其他人的力量。而这个其他人,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应该就是他的弟弟河亶甲。毕竟,在帝外壬亡故后,他的儿子也没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再次出现了兄终弟及的情况。
笔者猜想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帝仲丁驾崩,身处朝中的外壬想夺取王位,但自己的实力与帝仲丁之子相当,想要取胜就必须借助外力,所以他想到了有自己封地又实力雄厚的弟弟河亶甲。外壬暗地联系了河亶甲,希望他能帮助自己登上王位,条件就是自己百年后将王位让给弟弟。于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外壬借助河亶甲的力量夺取了王位,而河亶甲虽然在朝堂外,但也是名义上的王位继承人。
外壬和河亶甲密谋夺取王位
也许有的童鞋要问了,帝外壬就这么现实,只要自己登上王位就好,自己的儿子能不能继承都无所谓么?其实,帝外壬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的,但是他当时需要河亶甲的帮助,所以必须妥协。他也想到了,如果河亶甲在他之前死去,就不用再把王位给他了。又或者自己在当君王时积攒了足够强大的实力,也可以不再遵守约定。只可惜,他的想法是丰满的,可现实却是如此的骨干。
经历了王位争夺,商朝元气再次受到重创,并且就在帝外壬继位后不久,第三次热闹又降临了。又有两个诸侯国起来反叛,他们分别是邳国和姺国,而这两个诸侯国的背景也是十分强大的。邳国是与贤相仲虺的薛国同宗,也是奚仲的后人建立的邦国,而姺国很有可能就是伊尹当奴隶时侍奉的有莘国,也就是商汤夫人的国家,或者是与有莘同宗的国家。从这样两个邦国的反叛来看,当时的商朝是真的乱了套了。
一般来说,有诸侯国反叛自然要出兵镇压,在此之前的帝仲丁时期就击退了反叛的蓝夷。可此时的帝外壬似乎真的没有这个能力了,一方面是帝仲丁平叛时已经大大消耗了商朝王师的实力,另一方面在王位争夺时帝外壬又把自己的实力消耗殆尽。此时的他,只能任由两个诸侯国反叛而无能为力。
河亶甲当然也不会出兵帮助帝外壬,他虽然帮助了哥哥夺取了王位,但目的也是王位,他才不会再次出兵成就哥哥的稳定,而让自己实力再次消耗。他现在要做的正是养精蓄锐,坐看帝外壬的笑话,一旦帝外壬承受不住而身故,他就能顺利继位了。
就这样,本想着借助弟弟河亶甲之力先坐上王位,再徐徐图之的帝外壬,从上任后就没能享受一天的当君王的快乐,自己的实力也没能获得修整和增强。邳国和姺国的反叛,以及他抢夺王位后朝中大臣的不满,给了他非常大的压力。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帝外壬当了十年(有的史书记载为十五年)君王便郁郁而终,告别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