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竟陵八友是指谁的?为什么叫竟陵八友呢?一起了解一下竟陵八友及其生平资料吧!
竟陵八友是指谁?
"竟陵八友"指: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萧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并游焉,号曰'八友'。"这些人中,沈约、谢朓、范云、都是一代文人。
竟陵八友的由来:
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古时称竟陵县,为萧子良封地,自古人文昌盛,故以此名,后亦有文学学派竟陵派。
竟陵八友生平资料介绍:
萧衍(公元464-549年),即梁武帝,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齐时以文学游于萧子良门下,他的诗多淫词艳句或宣扬佛理之作,格调不高。八人中最有成就的是沈约与谢朓。
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为齐梁文坛领袖,文学成就较高,和谢朓等开创了"永明体",讲求声韵格律,促成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发展。
谢朓(公元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宣城太守,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擅长山水诗。其诗歌讲究平仄四声,音调和谐且情景交融,自然清发,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萧琛(公元478-529年),字彦瑜,南兰陵人。少明悟,有才辩。
陆倕(公元470-526年),字佐公,吴郡吴(江苏苏州)人。少勤学,善为文,文辞甚美,昭明太子萧统称其"才学罕为邻"。
任昉(公元460-508年),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一说山东广饶)人,以表奏见长,与沈约有"沈诗任笔"之称。王融、范云的文学成就也比较高。
王融(466-493):字元长,南朝齐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宰相王导的六世孙,王僧达之孙,王道琰之子,王俭(王僧绰之子)的从侄。他自幼聪慧过人,博涉古籍,富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累迁太子舍人。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范云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从容对答,即席作诗,挥笔而成。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
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任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霄城县侯。居官能直言劝谏,天监二年病故,享年五十三岁。范云病故后,梁武帝闻讯痛哭流涕,即日御驾临殡。死后追赠侍中、卫将军,赐谥曰文。
他们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南齐书·陆阙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永明体作家把声律和对偶方面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上,所作诗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体裁短小,为格律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从"古体诗"到格律严谨的"近体诗"的过渡,故又称新体诗。
"永明体"文学家们虽然在运用声律等技巧上有一些成就,但思想内容却比较贫乏、空洞,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其中一些骨干成员,齐亡后仕梁,在萧衍、萧纲父子影响下大写轻靡柔艳的色情诗,成为宫体诗的主要作家。文学史上又称这-时期的文学风格为"齐梁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清姚范《援郭堂笔记》:"称永明体者,以其拘于声病也;称齐梁体者,以绚艳及咏物之纤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