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郑国,周朝姬姓诸侯国。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对百科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重耳即位后,励精图治,增强了晋国的国力。在此背景下,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击败了楚国。自此之后,晋国和楚国在春秋时期展开了百年的争霸战争。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众多的弱小诸侯国受到了裹挟,也即要么跟随楚国,要么和晋国结盟,除了齐国和秦国,其他诸侯国很难可以长期保持中立。其中,就地处中原核心区域的郑国,就成为晋楚争霸的焦点。那么,问题来了,晋楚争霸时,晋国、楚国为何没能消灭弱小的郑国呢?换而言之,在春秋的数百年时间中,春秋时期,郑国为何能在晋国、楚国的夹缝中苦苦支撑?
一
首先,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棫林(古地名),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到虢郐之间(今荥阳市东京城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到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在春秋时期,郑国的疆域约有今河南北半省之中部。大致为:东有汴梁,至兰考。南包许昌,达禹州,西距虎牢,北越黄河。在地理位置上,郑国不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而且正好处在晋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国之间。基于此,晋国和楚国不管是哪一方吞并了郑国,都能在中原的争霸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
但是,面对晋国和楚国的多次进攻,郑国并没有走向灭亡,而是苦苦支撑到三家分晋。对此,在笔者看来,晋国和楚国之所以没能消灭弱小的郑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虽然和晋国、楚国比起来,郑国是比较弱小的,但是,作为一个千乘之国,郑国还是具有一定的实力。比如在晋国和楚国争霸中原之前,郑国名君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也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崛起之前,郑国一度在中原地区实现了小霸。而这,意味着郑国拥有不错的家底,得以在晋楚争霸中苦苦支撑。
三
进一步来说,就郑国的军事实力来说,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春秋初年,郑国已有三军。按照周制,周天子可有六军,诸侯大国三军。由此,对于拥有三军的郑国,在军事实力可以划入到大国之中了。基于此,鲁襄公二十五年,郑子展、子产带车七百乘伐陈,车数与城濮之战晋车之数相等。并且,郑兵曾与晋、楚和诸侯联军开战,诸侯的兵甚至畏郑不敢越过郑境,反被郑军所败。由此,打铁还需自身硬,楚国和晋国之所以没能消灭郑国,原因主要还是郑国拥有较强的防御实力。
四
最后,另一方面,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郑国之所以能在晋国和楚国的夹缝中苦苦支撑,也和郑国的对外策略存在直接的关系。在春秋时期,面对晋国和楚国这两大强国,郑国采用了“朝秦(晋)暮楚”的策略。比如郑简公这位君主在位时,郑国根据当时楚弱于晋的客观形势,决定诚意附晋。等到楚国北上进攻郑国之时,再与楚媾和,诱使晋全力为郑击楚,令楚不敢再侵扰郑国。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朝秦(晋)暮楚”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对于小国来说,充分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以此获得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显然是一个无可厚非的选择。也即只要晋国和楚国的实力保持平衡,郑国就可以在晋楚之间左右逢源,以此坚持到晋国灭亡。等到战国时期,三晋之一的韩国最终历时多年,从而消灭了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