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南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南明为何不到20年就亡国?
明代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后,明代宗室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 但是,由于清兵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并且,在其立足未稳之时便着急诏修《明史》,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以此宣告明代已亡,不再承认南明代廷的合法性。以至于,清代官方即在南英主臣称呼上,都加了“伪”字加以差别“前明”,比如:“伪永历”、“伪晋王” 等。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官方开始把这段历史改称为“南明”或“后明”。
但是,说到南明的灭亡,很多人都很困惑,南宋能撑个150年,可是,南明怎么20年就没了?因此,就有人从继承人、民心、大军实力及经济进行了分析。
首先,就是继承人。
崇祯当年预感北京是守不住的,就先让他的三个儿子出城,往南边逃了。但是,在李自成进攻北京之时,还有一路人马去了山东,等于掐断了南下的路线。
所以,这三个正统的皇子,就自然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然而,关于这三人究竟死于谁的手中,一直都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崇祯当年期待他的儿子能再重振明代的想法注定是没有结果的。都了解,在封建王朝中,血统的事情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既然崇祯这一支没人了就得找关系近的。
于是,就筛选出了两个人: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各有忠粉。后来,前者胜出,建立了南明的弘光政权。
其实,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简单的皇位争夺。
要了解,明代的藩王是不能出镇、不能领兵、不能议政的。而突然来了这么一个机会,只要有点野心的人,都会去抢。
再者,身边的那些臣子们,谁不愿意做个“功臣”呢?
于是,这边的王爷突然成了皇帝,那边的其他王爷心里自然不痛快,就想整点事。但是,如果大伙不能齐心,那么,后面事情就难办了。
并且,这些从来不参与政事的皇帝能“驭国”呢?
当时,南京城破,朱由崧跑路,后被抓。朱常淓直接打开杭州城门,欢迎满清。也就是后来的隆武政权,依靠手下的几员将领,抵抗了一阵。
再者,至于民心方面,起义军闹的那么大,可见,大家早对这个王朝早没有了耐心。
至于战斗力,更是没法比较,南宋可以列举一串英雄名单,可是,南明又有几个人呢?
再看经济,明代经济南北差异分化明显,而满清一定要占领南方,才足以支撑其经济运转。
其实,同样是大敌压境,但当时的明代其根基已经腐败了。即使崇祯的儿子做了皇帝,那些臣子们,该降的还会降,该跑的也不会留在原地。
回过头来再看看北京城沦陷的场景,有多少人愿意“玩命”呢?
答案是:没有。
所以,继承人不是核心问题。
关键的是,底层百姓觉得王朝无望,上层官僚看不到方向,人心都散了。可见,在封建社会,皇帝起到的就是一个“聚合力”的作用,做得好,大家会围着你,做得烂,大家会选择逃跑。
那么,李自成为何能一度聚集百万之众呢?
原因就在于,大家感觉跟着他有希望,而这正是明代当时最大的危机。可能,有人会反驳,为何当时不合力驱赶满清,反倒之后举旗反抗呢?难道领导人是靠嘴巴说说,就可以上位的?其实,以前不像现在,要什么施政纲领,以前都是真干。试想,哪位开国皇帝,自己没上过战场,没杀过人?
因此,只有身为表率,你才能证明自己可以驾驭这个位置。可当时,还有谁有这个能力呢?要了解,大家不会去拥护一个无能的君主。既然没有这个可以产生“聚合”效应的人物出现,那么,自然就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量。
就算李自成可以拿下北京,但他注定还是守不住。因为,皇帝不是谁都可以当的,尤其是开国皇帝,需要极其高超的领导才能。
这里,我们再来看南宋,虽然,当时的南宋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但是,大家对于皇室还是拥护的。所以,在抗金军事中,一度能形成极大的“合力”,这就是真正打败敌人的力量。
因为,大家都了解他们“为谁而战”。
当然,经济绝对制约着战斗力。
满清南下,并非经济驱使,而是南明政权自己的妥协让对方看到了希望。当时,李自成退回陕西一带,而南明弘光政权不联合地方势力乘势收复失地,反倒和满清联手要杀尽李自成的余部。
他们虽然先将自己当成了历史上的“南宋”,但他们有真正比较过吗?
那时的南宋,是真正的北宋续写,而今天的南明,却是一个新的政权。在缺乏拥护者的条件下,就该证明自己有实力捍卫新建立的政权,可是,却无人做到,只是期待满清能给自己一个空间。
可见,这样的想法,完全就是痴人做梦。
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拥护者的王朝,怎么可以取得大规模的胜利呢?再加上,满清攻城后,采用的征服手段都相当野蛮,南方的屠城事件频繁发生,从而压抑了大家的反抗。
但根本原因,还是民心的缺失。
可以说,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等到国家需要用人时,却突然发现,举国上下早已经散了,根本无人可用。崇祯为何殉国,因为,他绝望了。一国之君都绝望了,那百姓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最终,南明还是彻底走向了灭亡。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都散了,一个王朝怎么继续存留。一国的统治者都没有担当了,这个王朝怎么能不覆灭?但其实,历代王朝的更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综合因素影响下的必然结果。因此,世人都应该以史为鉴,知兴替、明得失,建设最强盛的国家。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帝一》、《南明史·弘光政权的瓦解》、《明季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