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死后诸葛亮就屡战屡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日期:2023-12-0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三国时期各路人才和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莫过于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了。从三国这段风云历史来看,诸葛亮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晓今,足智多谋,被刘备请出山之后,便全心全意地追随刘备,辅佐他从一无所有到能够夺得一席之地,最终建立蜀国政权并能够与曹操、孙权抗衡。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刘备的死亡似乎是一个转折点,在刘备生前,诸葛亮和刘备手下的能人志士一起立下了无数战功,可以说是屡出奇招、战无不胜。但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接连几次出征都屡屡以失败告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早年在山中隐居,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才把请他出山。诸葛亮出山之后,刘备因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不肯攻打荆州,最终被曹操打败南逃。诸葛亮不计前嫌,劝说刘备向孙权求助,并亲自前去做说客,最终成功地促成了和孙权联手共同抵御曹操。随后,孙刘联手和曹操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胜仗,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赤壁之战啦。这场战役之后,曹操元气大伤,刘备则趁机夺取了荆州,在乱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赚得了与曹操和孙权抗衡的资本。

  公元211年,益州刘璋受奸人怂恿,派人邀请刘备带兵去保护益州的安全。诸葛亮敏锐地捕捉到这是攻下益州难得的机会,于是劝说刘备要他务必答应刘璋的请求。刘备便亲自带兵前往益州。虽然后来刘璋发现事有蹊跷,但也已经来不及了,刘备已经抢占了先机,最终攻下了益州,刘璋也弃城投降。诸葛亮因为帮助刘备攻下荆州、益州,被刘备拜为军师将军。不久,曹操带兵入侵汉中地区,刘备与曹操僵持不下,诸葛亮带兵前去支援,最终击退了曹操,帮助蜀国又攻下了汉中。公元221年,刘备正式建立了蜀汉政权,并且封诸葛亮为蜀国丞相,让他来主持蜀国的朝政大事。也就是说,在刘备生前,诸葛亮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得上是顺风顺水,功绩卓越。然而转折点就发生在刘备重病去世,刘禅即位之后。

  刘备死后,将蜀国的朝政大权托付给了诸葛亮,将军事大权托付给了李严,并且希望两人能够同心合力共同辅佐后主刘禅,保住蜀国的江山大业。然而刘禅生性软弱无能,而且不学无术,并没有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的能力。为了不辜负刘备临死时候的嘱托,身为当朝丞相的诸葛亮只能事事都亲历而为,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辅佐刘禅,因为上了年纪又操劳过度,所以身体也慢慢变差了。

  后来,诸葛亮为了进一步巩固蜀国的统治,延续当时的鼎足局面,连续发动了五次讨伐魏国的北伐,然而天不遂人愿,几次北伐都没有达到诸葛亮期望的目标,几乎可以说是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的时候,曹军派了猛将张郃前来迎战,诸葛亮的因为错用了实战经验不足的马谡,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也全被打乱了,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撤退,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第二次,诸葛亮派了重兵攻打陈仓,魏明帝再次派张郃带领三万士兵和两营勇士到陈仓与蜀军迎战,这位张郃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诸葛亮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劲敌,诸葛亮听说魏国派来张郃迎战,便感到不妙,再加上蜀军粮草储备不足,不足以支撑长久作战,最终只能选择退兵,第二次北伐也无功而返。第三次,表面上看起来诸葛亮收复了武都、阴平两个郡,但事实上这两个郡并不属于魏国版图,是由少数民族控制的,所以第三次北伐也只是将两个由少数民族控制的郡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但并没有对魏国的实力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第四次北伐时本来是有大获全胜的良机,但却又一次因为队友拖后腿再一次错失。当时,魏国派了司马懿作为主帅,但司马懿因为准备不足、仓促出战,一上来就被诸葛亮打败了,司马懿被吓得躲于营帐之中不敢出战。如果诸葛亮能够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乘胜追击,便可以实现他这次北伐一举拿下中原的目标,然而,当时负责押运粮草是李严,李严素来与诸葛亮不和,并且这个人心术不正、办事不利,没有及时将粮草运送到战场,还派人转告诸葛亮要求他退兵,诸葛亮因为错失良机,无奈之下只能撤兵。诸葛亮始终没有放弃北伐,不久之后又第五次带兵北上,没想到这次出征竟然成了诸葛亮军事生涯中的绝唱,最终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疾、体力不支,病死在五丈原的军帐中,丞相已死,蜀军也只能撤兵。

  所以,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多次作战都屡屡战败,不利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比如,自己的对手实力也非常强,运气不佳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包庇奸臣,对诸葛亮心存怀疑,没有给予充分的信任。再加上诸葛亮自己出征,却没有坚实可靠的后方保障,用人不淑,先是错用马谡,后面有把粮草押运的重要任务交给了素来与自己不和的李严,而李严又怀有小人心思,把自己的私人利益看得超过了蜀国的利益,只想着自己的个人得失,最终办事不利,延误军机,导致了诸葛亮,或者说是整个蜀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