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与中原在经济方面相互交流,在文化方面相互吸收。辽自耶律阿保机即位后,学习汉族文化,祭孔子,制文字,加速了文明化的进程。其后,景帝、圣宗、道宗几代,都尚文雅,对于汉文著作,多有翻译。文学亦随之得到了一些发展。辽代文学既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又具有本民族刚健质朴的特色。
契丹人在语言运用上有其独特的技巧,他们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评论事物和品评人物。如用“空车走峻坂”形容人说话随便,不加收敛;用“着靴行旷野射鸨”评论人说话言不及义;用“连毡裘上附着的苍耳子都要收取”,来比喻人之贪婪。
辽朝文人既用契丹语言文字创作,也大量用汉语文写作。他们的作品有诗、词、歌、赋、文、章奏、书简等各种体裁,有述怀、戒喻、讽谏、叙事等各种题材。作者包括帝后、宗室、群臣、诸部人和诸帐郎君子弟。
辽圣宗十岁能诗,一生作诗五百余首,常出题目诏宰相以下赋诗,并一一审阅。兴宗也善为诗文,他不但与诗友唱和,还亲自出题,以诗赋试进士于廷。道宗在辽朝诸帝中文学修养最高,善诗赋,作品清新雅丽,意境深远。有《题李俨黄菊赋》:“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添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其诗文集名《清宁集》。
宗室东丹王耶律倍有《乐田园诗》、《海上诗》。耶律国留、耶律资宗、耶律昭兄弟三人皆善属文、工辞章,国留有《兔赋》、《寤寐歌》;资宗出使高丽被留期间,“每怀君亲,辄有著述”,后编为《西亭集》;昭因事被流放西北部,致书招讨使萧挞凛,陈安边之策,词旨皆可称。
道宗皇后萧观音《谏猎疏》、《回心院》和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天祚文妃的讽谏歌,太师适鲁之妹耶律常哥的述时政文等,不但反映了她们的文学修养,而且表达了她们关心社稷安危、致主泽民的政治理想。
此外,平王耶律隆先有《阆苑集》,枢密使萧孝穆有《宝老集》,北女真详稳萧柳有《岁寒集》,萧韩家奴有《六义集》,敦睦宫使耶律良有《庆会集》等诗文集。耶律庶箴有《戒喻诗》,耶律韩留有《述怀诗》等,惜皆不传,现已无从知道他们是用哪种语言文字创作的。辽朝境内的汉人如杨佶、李瀚等也分别有诗文集《登瀛集》、《丁年集》。
流传至今的辽人作品除王鼎的《焚椒录》外,还有寺公大师的《醉义歌》。《醉义歌》系用契丹语创作,有金人耶律履的译文,契丹文原作和耶律履译文已失传。今有履子耶律楚材的汉译本传世。
辽人颇喜宋人的诗文,对三苏的作品多能道其详。有的诗文集,在宋朝境内尚未广泛流传,却已为辽人所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契丹使人至宋,“言本国喜诵魏野诗,但得上帙,愿求全部,真宗始知其名。将召之,死已数年。搜其诗,果得《草堂集》十卷,诏赐之”。
辽代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和歌谣、俗讲等口头文学也很丰富,然而几乎全部失传,较著名的青牛和白马的传说、黄龙的传说等也只知其故事梗概。从尚能见到的几首民歌中可以看出朴质活泼的特色,如天祚末年的《国人谚》:“五个翁翁四百岁,南面北面顿瞌睡。自己精神管不得,有甚心情管女直。”辛辣形象地讽刺了昏庸无能的最高统治集团。亡国后遗民的《投坑伎诗》、《臻篷篷歌》等也极富意趣,新颖别致。
现在可知的辽代文学的作者多为契丹贵族、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作品多反映贵族社会生活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些作品表达了希望南北两朝友好相处的诚挚愿望,描绘出北国人民的生活图景,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民族情调。契丹文学扩大了写作题材,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宝库。
辽代文学总的成就虽然在历代文学中显得逊色,但它仍然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环节,对金、元乃至清代,甚至外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