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宝有哪些才艺他的悼亡词有何特点

日期:2023-12-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陈叔宝,即陈后主,南北朝时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位共七年,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派晋王杨广统兵灭陈,国亡后,陈叔宝被押至长安。

  隋文帝倒也没有为难他,不仅赦免了他,还让他客居长安,时常设宴召见他,就如同三国时期的蜀后主刘禅一样,国亡被俘后,安然地做了个安乐公。

  仁寿四年(604年),陈叔宝病逝于洛阳,终年52岁,也算是一个能安享晚年的亡国之君了。

  我们都知道,陈后主是因宠信贵妃张丽华而亡国。唐朝的魏征评价陈后主就是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亡国之君。

  而且,魏征还说过:“古人有言,亡国之主,多有才艺,考之梁、陈及隋,信非虚论。”(《陈书·卷六·后主本纪》)

  依照魏征说的这句话,说明陈后主也很有才艺,就如同后来的隋炀帝杨广、南唐后主李煜、北宋的宋徽宗一样,虽然政治上昏庸腐败,治国不行,但在诗词上却都有很高的才华。

  那么, 陈后主又有何才艺呢?

  陈后主精通音乐,且造诣颇高,他又是创作宫廷艳情诗的高手,今留存《陈后主集》,里面共有99首诗词,代表作有:《玉树后庭花》(在历史上被称为亡国之音)、《三妇艳词十一首》、《采桑》等。

  明代的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也称赞说:“陈后主五言声尽入律。”

  陈后主自幼嗜好读书,擅长文墨,大量文士遂成为其东宫僚属,这个时期主要有江总、姚察、顾野王、褚玠、陆瑜及义阳王陈叔达等约三十余人成为陈后主的东宫文人群体。

  他当太子的时候,就喜欢收集古书中的妙语警句,并辑录成册,以备自己称帝后济世之用。

  但令人搞笑的是,陈后主早年学习的这些精炼语言没有用在治国上,倒是用在了一些大臣去世后,他写的祭文倒是很精彩,悼亡词语读来每每催人泪下

  吴郡吴州(今江苏苏州)人孙玚在陈宣帝(后主之父)时就被委以重任。陈后主即位后,不仅继续重用,而且常常与孙玚讨论辞赋,君臣相得,颇为契合。

  后来,孙玚以年老体弱辞归故里,后主不许,使孙玚最后以七十二的高龄卒于任上。

  陈后主不仅亲往哭丧,还让尚书令江总(519—594年)作墓志铭,自己亲题了四十字,命人刻于石碑之上,词曰:

  “秋风动竹,烟水惊波。几人樵径,何处山阿?今时日月,宿昔绮罗。天长路远,地久云多。功臣未勤,此意如何?”(《陈书·孙玚传》)

  这段悼词也是哀婉凄凉,催人泪下了,当时孙玚家人都以此为荣。

  陆瑜(约541年——约574年)是陈后主当太子时交往的一位颇有才华的学士,“太子设奠于太学宫,群臣并赋诗,命瑜为序,文甚赡丽……皇太子欲博览群书,以子集繁多,命瑜钞撰,未就而卒。”

  陈后主对陆瑜的早亡颇为惋惜,他还给当时任詹事的江总写了一封长信,在里面声情并茂地抒发了对陆瑜的怀念之情:

  管记陆瑜,奄然殂化,悲伤悼惜,此情何已。吾生平爱好,卿等所悉,自以学涉儒雅,不逮古人,钦慕贤士,是情尤笃。梁室乱离,天下糜沸,书史残缺,礼乐崩沦,晚生后学,匪无墙面,卓尔出群,斯人而已。吾识览虽局,未曾以言议假人,至于片善小才,特用嗟赏,况复洪识奇士?此故忘言之地。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一褒一贬,一激一扬,语玄析理,披文摘句,未尝不闻者心伏,听者解颐,会意相得,自以为布衣之赏。吾监抚之暇,事隙之辰,颇用谈笑娱情,琴樽间作,雅篇艳什,迭互锋起,每清风明月美景良辰,对群山之参差,望巨波之滉洋,或玩新花,时观落叶,既听春鸟,又聆秋雁,未尝不促膝举觞,连情发藻,且代琢磨,间以嘲谑,俱怡耳目,并留情致。自谓百年为速,朝露可伤,岂谓玉折兰摧,遽从短运,为悲为恨,当复何言,遗迹余文,触目增泫,绝弦投笔,恒有酸恨。以卿同志,聊复叙怀,涕之无从,言不写意。(《陈书·陆瑜传》)

  在这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陈后主把他对亡友的真挚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让人随着他的笔锋时而黯然神伤,时而破涕为笑

  此文开头写对亡友的悼惜,自己对贤士的仰慕,赞扬江南自梁朝以来,卓尔不群之士,仅陆瑜一人而已。接着又写亡友聪慧绝伦,经史子集,触目成诵,每每激扬顿挫,让听者心服口服

  想起和亡友在良辰美景风清月朗之际,他们或在群山之巅,或在江水之涯,观落叶,赏新花,听鸟语,互相唱和,往往欣然陶醉,流连忘返

  可惜现如今亡友撒手尘寰,每睹遗物,便涕泪沾襟,不能自已,即使写上千言万语,也是言有穷而情未尽啊!

  陈后主的这一段悼亡文字,即使比起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约227年-272年)所创作追思好友嵇康和吕安的《思旧赋》,也是丝毫不逊色的!

  陈后主在即位之初也曾有过一段政治比较清明的时光,也许是他以为陈朝稳定,无须居安思危,而宠信貌美的张丽华贵妃,每日饮酒作乐,最终导致亡国。

  正如隋文帝这样评价陈后主:“此败岂不由酒?将作诗功夫,何如思安时事?当贺若弼度京口,彼人密启告急,叔宝为饮酒,遂不省之。高蠙至日,犹见启在床下,未开封。此亦是可笑,盖天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