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跟现代的高考制度差不多,古代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也是人才选拔的一种手段。发展到唐朝时,科举制度算得上是最为公平的一种选拔形式了,尤其是在当时权力地位至上的年代,这份公平实属不易。无论是哪个阶级的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求官。广纳能人志士,将真正有能力的人拉到上层阶级,国家也因此具有了明显的进步性,这一点在唐宋体现得一览无余。
科举制度确实是广为人知的选拔制度,但几千年来不止这一种考试模式。国家稳定快速的发展离不开能人志士,怎样挑选出政治正确且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在科举制度被大力推广以前,其实各朝各代都有着自己的人才选拔体制。魏晋南北朝的辟召制,存在了上千年的时间,其优越性可想而知。
一、辟召制彰显时代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可谓一片混乱,封建割据不停、战乱纷争不断,朝代更迭最为频繁。外教与异域文化的流入,多因素互相融合、交相渗透,社会大环境“杂乱无章”,以至于许多制度都受到了影响。辟召制就是在这一时期兴起的富有时代特色的选拔制度,是封建社会中与贵族利益密切相关的难得的机会。
1、社会背景
在三百年左右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交替灭亡。政治局势不算稳定,但辟召制仍能盛行近千年,起初占据了主体地位的便是九品中正制度,富有贵族政治特色。这项制度有利于世家大族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特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最终获利方只是上层阶级的贵族,滋生出的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为了更好的弥补九品中正制度存在的问题,辟召制应运而生。
2、辟召制的特殊之处
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不安,但是文化和思想的格局却极其开放。也是在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及孔子的形象等问题,被重新审视,逐渐趋于复杂化。
儒学被取代后,文学的社会地位逐渐增高,多因素的文化成了辟召制的衡量标准。而辟召制保留了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模式,都是从上往下的筛选。
辟召制本质上并没有真正的对贵族利益造成很大的损伤,但是又很好的筛选出了颇具才能的人。作为九品中正制度的弥补制度。
改善了先前低级层百姓无法求取仕途的处境,不偏不倚,取其正中,将中庸思想发挥到极致。加强官僚实力的同时,也照顾到了贫民百姓求官的心情,这也是辟召制广为传播的重要原因。
二、实行辟召制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较于同为九品中正制弥补制度的察举制,辟召制的人员筛选涉猎范围要更广更大,无论是务农从商,还是王族大夫,都需要通过辟召制进行选拔
古时候虽然重农抑商,但是步入仕途自然是上上之选,所以许多低阶层的百姓都挤破脑袋的想进入官场。
1、辟召制对社会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国家更迭频繁,流水的皇家铁打的贵族,这种境况是历史上少有的贵族权势滔天的时代。
把握了多条国家财政命脉,人才的选拔自然不会放过,贵族掌握了这条求官路的主动权,高等官职基本都收入囊中。到后期贵族的权势甚至威胁到了皇家。
辟召制逐渐形成主流的人才选拔模式,也是朝代更迭加快的必然结果。究其根本,其实这种制度没有一套规范正式的选拔流程,高阶层的贵族掌握了官职分配的主动权。
自己身居高职还远远不够,仍然贪婪的想把家族的人都送上仕途。不仅自己在官场上有了实力强劲的党派,还巩固了自己的权势。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做法后患无穷,同时也是辟召制不可忽视的一大弊端。但乐观的来看,辟召制在不动摇贵族权利根基的基础上,又抬高了入仕为官的门槛。对贵族从官人员要求变高了,就能将混日子的纨绔子弟关在门外,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2、辟召制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了三百多年就覆灭了,但是辟召制并没有因此退出时代的舞台,甚至还为日后科举制度的出现奠定了时代和思想的基础。
辟召制对人才的选拔并不受到阶层的影响,文学才华才是筛选的衡量标准。掌握了主动权的高位官员还可以亲自提拔为自己所用的低位官员,这种势力网在后来的官场中仍很常见,辟召制的深远影响一直存在于往后的千百年。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贵族体系也较为稳定,将各方权势与人才的选拔结合在一起,稍有不慎高位官职就可能被贵族垄断。
辟召制给了平民百姓进入仕途的机会,推动加强了官僚队伍实力,而且还不动摇贵族的权益,可谓一举多得。辟召制的盛行得益于魏晋南北朝独特的社会环境,以至于该政策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特色,对后来朝代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