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一儿子 为何天天省钱喝粥

日期:2023-12-0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乾隆有一儿子,为何天天省钱喝粥?感兴趣的读者和对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乾隆一生之中有十七个儿子,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时候,十七个儿子已经相继死了十个,剩下的七个当中,在乾隆眼里这七个儿子都相对平凡甚至不成器,有的让他非常厌恶。比如书法大家十一子永瑆、自号马一角,这个“马一角”的皇子本来乾隆很欣赏他,但是经过几次来往后,乾隆发现这小子根本不是做太子的料。听大伙向他汇报,永瑆太吝啬抠门了,到什么程度呢?府里死一匹马他都不让人把马埋了,要吃马肉,要整个王府的人都要吃马肉,这样就能节省几天饭钱。

  另外他手里攒着几十万两白银,却要求大家每天喝粥度日,于是永瑆就成了王公大臣取笑的对象,彻底成了乾隆眼里的遗忘的儿子。《喻大华?评说嘉庆帝》

  当时人如此看永瑆,历史也如此评价他,如今看来,这些出乎常情的人物现象,必然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即十一子永瑆是故意表演这样做给大伙看,目的只有一个,逃离乾隆视线,远离皇储斗争,因为他的兄长们就因为皇储问题而被冤枉致死。事情需要还原到一开始。

  乾隆早年一直坚持立嫡长子为皇太子,在登基的第一年里,乾隆就立嫡长子永链为皇太子。然而,乾隆三年(1738),永链在十岁时因病夭折,乾隆在悲痛之中公布了永链的太子身份。此后,乾隆依旧下决心立嫡子,接着又立富察氏皇后所剩的第二子永琮为皇太子,结果没多久,这个孩子也死了。乾隆不得不沉痛总结说:“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先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也。”《清史稿卷二二一》-他最宠幸的富察氏皇后因连丧两子,不久在德州的路上去世。

  “大阿哥、三阿哥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把他们诛杀,但朕百年之后,皇统则二人断不能承继!”越说越激动,刚说完又失控想到了父辈们在争夺太子的互相残杀后,乾隆又改了主意:“你们将来必然兄弟相杀,与其你们兄弟相杀,不如我现在就杀了你们!”如果不是侍卫苦苦相拦,两个儿子当时就被乾隆砍死。乾隆用充满血丝的眼睛又对满洲大臣说:“今后如有人奏请立皇太子,朕必将他立行正法,断不宽贷!”《清史稿》

  没多久,在受到乾隆惊吓的二十一岁庶出长子忧惧而死,皇三子也在二十六岁时死去。同年七月,山西一个小官向出继的四阿哥投信,被乾隆得知,将这个小官凌迟处死,四阿哥因此背了黑锅,几个月后忧惧而死。他的六阿哥因为收了山西巡抚喀宁阿呈递的请安片子,并“送鱼数尾”,六阿哥前车之鉴赶紧向乾隆报备,这些都说明,作为乾隆的儿子心理压力有多大,稍微卷入政治,便随时可能被惩处。

  作为乾隆的儿子应该是当时最痛苦的最危险的,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丢掉性命,文人十一阿哥永瑆只能选择如此避祸,装疯卖傻,以此远离乾隆视线。一个从小锦衣玉食的皇子,如何能如此吝啬抠门?所谓的事出常态必有妖,这些都可以知道,乾隆对儿子们精神世界的戕害的威逼。在乾隆眼里,亲情与政治完全不可相比,儿子轻于鸿毛,社稷才是重于泰山。在把十三阿哥颙琰的名字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乾隆曾在天坛圜丘向天祷告,这个孩子如果有能力继承国家大业,则祈求上天保佑他诸事有成,如果并非贤能之人,则愿上天让他短命而死,不至于继承大统,贻害社稷。《清高宗实录》与皇权政治相比,亲情永远被排在第二位。

  道光三年(1823),清代书法大家十一子在独特的避祸方式得以长寿,永瑆去世前,他拒绝家人要给他洗净身。说死后入土腐烂,比现在还脏,洗了也白洗。一代书法家,就因为是乾隆儿子,在亲眼目睹兄弟们被其父逼死不得不装疯卖傻,最终让一代书法家在非正常行为方式上走完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