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为何会征收矿税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日期:2023-12-0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矿税是明朝旧有的一个税种,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始置。今天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到了万历皇帝时期,矿税这一名词已经变成了开矿和榷税两者的合称。

  其中,榷税指的是在开矿之后,万历皇帝又派出太监去全国各地征收商税的行为。当时万历皇帝为了增加自己宫中的收入,便在直隶、河南、山东、山西、浙江等地,派遣太监采矿,并以此为名目增加矿税。

  矿税的出现在万历朝时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万历二十四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万历四十八年结束,古今有无数的人都为此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矿税是荼毒百姓的苛政,也有人认为他的出现犹如一剂强心剂一般,为大明王朝强行续命了几十年。矿税的出现,对于大明江山而言,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

  认为矿税是苛政的,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当时负责开矿的内监们,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堪舆,也对于相关的地质学问也是一窍不通

  因此,用内监去开矿很快就将其变成为一场全国性的敲诈勒索运动。

  具体的操作手法无非就是,由太监随手去指出当地一户富贵人家的祖坟下方有矿脉,你如果不愿被挖的话,就要为此支付出一大笔费用出来。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去敲诈,只要他们愿意,总能提取出大量的油水出来,这些太监所到之处都弄得民怨沸腾,老百姓苦不堪言

  认为矿税是续命强心剂的,是看到了矿税确实为当时的明王朝敛取了大量的财富,积攒下来高达三千万两的内帑,后期不断可能做到源源不断地向辽东地区输血。

  如果没有这笔财富的话,辽东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失守,山海关也没有那么容易能够守住,严重点的话,可能连一个小小的奢安之乱,也可能要了大明王朝的命。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认为矿税的存在起码为了明王朝强行续命了二十多年的国祚。

  既然矿税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创收续命的话,那么我们就要来好好地分析一下,有没有存在着别的更好手段,来为国家创收。

  对此,我们就先要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压力那么大?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土地兼并,使得国家可征税的土地更少。土地兼并是每一个大一统王朝到了后期都必须面对的老大难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即便李世民再世也难以去解决,所以要想依赖万历皇帝能够使用抑制土地兼并的方法,打击豪强势力,遍查出隐田隐户等等来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的话,有点太过为难万历皇帝了。

  二是放开海禁,使得国家可以收取关于远洋贸易的相关税收。我们都知道,明朝之所以实施海禁,是为了防止倭寇侵扰。

  但实际上海禁起了一个相反的效果,海滨地区的民众无法生存,他们就自能入海从盗、啸集亡命。而且明王朝的海禁向来得不到贯彻执行,民间还是有很多人冒着风险参加了对外贸易,而这时候国家就无法从这方面收取税收了。

  明王朝因为实施了海禁,导致其丧失了大量的关税收入,和相关的贸易收入。如果放开海禁的话,确确实实能够为朝廷增加不少收入,但万历皇帝的智商,即便能够想到这一点,有没有胆量去放开海禁,也不得而知了。

  三是费用庞大的宗禄,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开始,到了万历时期,已经诞生了超过十万的宗室人员,这每一个宗室人员都需要国家掏钱去供养,而他们却被禁止从事士农工商等诸多行业。

  他们犹如十多万头猪一般,每一年都吃掉了明王朝大笔的财政收入,光一个亲王每年就是供养一万石禄米。

  对于宗禄过多的问题,万历皇帝其实有进行过这一方面的努力,他做出宗禄永额制度,但这个制度只是针对下层宗室,对于上层宗室毫不影响。所以万历这一方法治标不治本的,无法真正有效地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四是商税过低。有明一代,商税都是采取三十税一的比率,有一说一这个税收比例是非常低的,放在明初百业待兴那个时期还可以,有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但若到了和平时期,这个税率就太低了一点,收上来的税收根本就不够用。

  万历皇帝明明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商税的方法,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积攒财富。可是他非但通过增加矿税的方式,来惹得民怨沸腾。

  而且,既然万历增加矿税的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创收补血的话,为何不派朝廷的正式官员去干,而要派自己的内监去干呢?

  内臣在各朝各代中的地位十分尴尬,其形象在民众的眼中,向来是欠佳的。使用内监去征收矿税,无疑是嫌弃激起的民怒还不够大。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地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万历皇帝增加矿税的终极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给国家聚敛财富,而只是单纯地想要让自己有更多的私房钱花,只是恰好后来这笔财富可以输送到辽东战场去。

  所以才导致了后世对于矿税功过的讨论,笔者个人认为万历的矿税,其本质上属于苛政,只是后来恰好确实起到了为大明续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