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说起史迪威事件,相信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多少都有听过,这是2战期间中美抗日战争后期在外交关系上的1次重大事件。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以后,美国与国民政府在针对日本作战的方针和相干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1944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应蒋介石要求从中国战区召回时任中国战区统帅部顾问长的史迪威,此为史迪威事件核心。贝克的《战时中国》就记载了这1事件的诸多细节。
1944年10月,史迪威事件产生时,当时在重庆只有少数美国人了解其中的详情,我和大多数美国人1样对此所知甚少。现在有必要再次明确这1事件产生的时间和地点:1944年夏天,中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从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积极支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使其继续抗战和加强对国民党政府的控制。1942年1月29日,根据蒋介石的要求,美国派任史迪威中将来华担负了中国战区统帅部顾问长。
史迪威事件是在1场军事危机的关键时刻产生的1起军事性事件。史迪威的任务是让中国坚持抗日,尽量加强中国的气力,并为当时计划中的美军从太平洋方向的在华登陆做好准备。1944年中,日本人通过河南、湖南南下攻入广西,全部中国可能被征服,使史迪威原定的任务没法完成,除非他当机立断,采取紧急措施。
史迪威非常熟习国民党军队的腐败状态,而正是由于这类腐败,才在中国南方致使了那样的必定结果。史迪威开始想法取得有关共产党的第1批报告。1些美国人到了延安,并且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很明显,在经过了重庆的腐化、残酷、虚荣、颓废的烦闷空气以后,黄土高原上这座“窑洞里的城市”却弥漫着勃勃的生机,令他们线人1新。
为了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改革,史迪威做了两年徒劳无益的说服疏通工作,最后他认定,反对这类改革的本源正是蒋委员长本人,是他的中央团体和控御之术。因而,史迪威认为有必要采取剧烈的改革措施。他建议,他不再仅仅担负蒋介石名义上的顾问长,而是要取得中国军队的实际指挥权;蒋介石仍可担负最高司令官,但不得通过非正常的渠道来干涉自己的指挥。史迪威还要求控制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援华物质。自珍珠港事件以后,绝大部份援华物质都是无条件地交给了蒋介石,而蒋介石则利用这些物质来加强他自己的控制力。
史迪威的最后1个要求是,停止对共产党的封闭。这类封闭最少牵制了20万国民党军队和近10万共产党军队。史迪威打算让共产党也参加盟国的对日作战,并向他们提供美国武器。共产党人告知史迪威,他们将接受他作为联合部队司令官的指挥。
在重庆,史迪威将军得到了高斯大使和总统特使唐纳德·纳尔逊、帕特里克·赫尔利的支持。如果蒋介石接受史迪威的建议,纳尔逊就答应在战后向蒋介石提供大量美援。在美国国内,史迪威的计划得到了马歇尔将军、陆军部部长史汀生、国务卿赫尔和总统罗斯福的批准。作为1项机密的国家政策,这1方案当时并未知会美国公众。
当时蒋介石同意了史迪威的1切要求,但美援的使用除外。但是,如果仍由蒋介石来决定把美国武器给予哪些部队,那末他的其余妥协都只不过是空话而已。会谈的气氛愈来愈糟,最后矛盾终究爆发了。那是1944年9月中旬,罗斯福给蒋介石拍来1份私人电报,确切内容至今保密,但电报里明显是告知蒋介石,他如果想继续得到美援的话,就必须屈服。蒋介石大发脾气,在狂怒之下,他宣布不管有无美援,自己都绝不会屈服。他的信心极可能来自和日本人达成的大理—潼关协议。
据可靠消息,9月末,身在华盛顿的孔祥熙向重庆报告,在1次午饭会上,罗斯福的特别助理哈里·霍普金斯告知他,罗斯福其实不支持史迪威摊牌反对蒋介石。因而,蒋介石向罗斯福提出,只要美国召回史迪威,他就斟酌美国的建议。结果史迪威于10月下旬奉召回国,随即于10月21日离开重庆。
蒋介石谢绝史迪威的真实的、政治的缘由在于:在蒋介石的统治中,军队占有安排性的重要地位,对军队的改革必定会引发其他方面的改革要求。蒋介石谢绝史迪威的要求可以说是必定的,由于如果蒋介石允许其对军队进行改革,那末那些1向被压抑的其他改革要求便可能爆发出来,终究冲破蒋介石的控制,并把蒋介石本人扫到1边去。
多年来,人们对史迪威事件还有1个普遍的误解。有关这1事件的新闻是在1944年10月末公布的,当时只差几天就要进行总统选举了,此事明显使罗斯福感到难堪,因而他努力贬低这1事件的意义,把它说成是史迪威和蒋介石之间的1次个人争执。从此以后,这类解释便在美国流传开来。我认为,这1事件完全是非个人性质的,而是双方认识上的冲突经太长期积累的公然爆发。对这场战争,美国人的认识和国民党实践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几近必定要在某个时刻爆发。
史迪威认为,重要的军事目标是创造使军队保存自己、克服敌人的最好条件。与此相比,政治和经济的斟酌必须被放在次要的地位。依照这类概念,史迪威的责任是明确的。他了解国民党的防务状态已衰弱到了可怕的地步,但不计其数美国人的生命却全系于此。为了挽救美国在中国投入的人力、物力,史迪威不能不采取极端措施。一样,在这1事件中,史迪威对共产党也完全是参军事角度去斟酌的。1944年,美国的假想是主要依托中国打击日本,且必须在全部中国海岸线上1步步地击败日本人。要想做到这点,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帮助,必将要额外白白牺牲大批美国人的生命。另外,我们不应忘记,在史迪威提出建议时,美国飞机已开始在中国北方行动,1些飞行员迫降在敌后游击区,他们需要共产党人的帮助才能脱身。
但是,国民党习惯于把战争当作到达国内政治目的的1种手段,它把战争看成局势的1种正常状态,所以认为延后对日作克服利也无妨大局。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腐败的基础正在于它对农民的残暴无情,所以它其实不在意农民兵士白白去送死。在他们看来,农民兵士只是肉食者棋盘上的小卒子而已。原来预计在1944年将进行大范围的中美联合地面行动,在这类情况下,美国和国民党战争计划中的矛盾就公然化了。美国战役部队计划在中国登陆,能否成功取决于掩护登陆的国民党军队。如果中国军队由于政治缘由而使用不当,那末成功就会来得更晚,许多美国人的生命将被白白浪费。
另外一方面,史迪威要求更加独立地指挥中国军队,在蒋介石看来,这多是对他所珍视的至高权利的1种侵犯,从感情上蒋介石就必定要谢绝史迪威的要求。
在史迪威事件中,蒋介石对自己面子的斟酌也起了作用。蒋介石必定意想到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是多么不稳定,当时他对美援的依托最少不亚于他对国内支持者的依托。毫无疑问,他也意想到,以后他会更加依赖美国人,乃至可能不能不让美国人依照美国希望的方式来管理国家、指挥战争。他可能也看出,自己的权利已控制不住局势,他希望美国人被深深地卷入,以致他们不能不解救他。但在此之前,他必须首先装1下面子,让本国人民看到,他其实不是美国的傀儡。蒋介石要求召回史迪威表明他依然是能当家做主的。尔后,如果他再答应美国人的要求就不会太丢面子了。
史迪威事件代表着现实主义在美国政策制定中的失败,仿佛也预示了以后可能产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