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虎符为何能调动军队?为什么没人仿制呢?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在古代有个仅次于玉玺的物件,那就是可以调动兵马的兵符,哪怕是做出以下犯上的举动只要有兵符在手也无惧。

首先说1下兵符,又叫虎符。是中国现代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传说是西周姜子牙所创造,由地方政府发给掌兵大将,其反面刻有铭文,分爲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中央主座,调兵时需求两半合对铭文才华失效。虎符专事公用,每支军队都有绝对应的虎符。

战国时秦相吕不韦掌握着大批军队,对秦王(嬴)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嬴政亲政后,于秦王政9年(公元前238年)用虎符收编了吕不韦的军队,使得吕古代的虎符为何能调动军队?为什么没人仿制呢?不韦空有相国之名而无实权。

其实古代底层兵士从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其实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君权至上,忠君爱国的思想理他们很远,他们只认得这批军队中的上级,乃至高级1些的军官他们都不认识,如果上层军官想要调动他们,首先得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身份,而古代的信息传递非常慢,说到底还是1个信息差的问题。

兵符制度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之上的,兵符1分为2,右半部份在国君手里,左半部份在军队中,国君命统帅出征的时候,会派人带着诏书和国君手中的半枚虎符前往军队,念完诏书后,将两块兵符合2为1,即可出征。新兵参军除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虎符长甚么模样,识得虎符。如果没有完全的兵符,军队是不能调发的,兵士们认符不认人。

为何皇帝不能再造1个兵符?没有人去仿造兵符的缘由却有很多,其中之1就是技术难度太大,造成要仿造兵符相当困难,兵符的背面是凹陷下去的,尾部是呈弧形突出来的,背面不平整也没有规律性,但是又能够将两块结合在1起,所以除非是用原来的模具才能够做出1个1模1样的来。除此以外,兵符的表面都写得有复杂的文字,这些文字要想模仿,其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所以,兵符要换就1对全换,只换1个补另外一个肯定不对。另外,兵符和玉玺1样,只是权利的意味。不是说,你有了兵符就可以当大将军,有了玉玺就可以当皇帝。是有资历的人材能用得起。打个比方,1个乞丐无意捡到1枚兵符或玉玺就可以当上将军或皇帝了吗?明显不是!在没资历的人手中它甚么也不是,但是在将军和皇太子手里,情况就不1样了。

兵符系军队调动国家安危,政府自然也有1整套的防伪系统。所有的兵符都必须配合诏书才能使用,而且每地的各支军队使用的都是不同形状不同铭文的兵符。所有兵符的形状铭文和哪支军队相配只有皇帝知道,就算你的兵符和诏书都捏造的完善无缺你也不知道这个兵符是用来调动哪支军队的。

除仿造难度过大的缘由之外,其实最主要的缘由是具有了兵符你也还不能随便调兵的,调动军队时需要皇帝亲身写的文书才有效的,由于在文书上面会清楚地写明这次调兵是由谁来调,要调往哪里去,调兵的时间和调走多久,做些甚么都要逐一写个清楚明白。

有了这么多的程序以后,相信当时的人想要仿造兵符光想一想步骤也没有了仿造的愿望了。当时的兵符制作也是很周密的1项任务,兵符从第1任皇帝那里流传下来,只有下1任登基的皇帝才能够具有,在制作完兵符以后,所有的模具都是要被烧毁的,这样1来,这个复杂的工艺就没有人能够仿造出来,即便是原来篆刻的人要想再做出1模1样的兵符也是很难的了。

皇帝是要讲信誉的。虽然皇帝权利至高无尚,也要讲求以德服人,以法治天下。否则,大臣和将领就就会不服,增大被谋反和兵变的可能性。所以兵符不是说造就造的,随便造兵符本身就违背了皇帝立下的规矩。再说皇帝权利也没有那末大,会遭到各方权势的制约。就拿康熙来讲吧,他早年不也被鳌拜和吴3桂等人制约得觉都睡不好吗?就更别说甚么光绪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