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的主要内容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4库全书》全称《钦定4库全书》,是清朝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03年编成。分经、史、子、集4部,故名“4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总计79338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36000余册,约8亿字。

乾隆4107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5107年(1792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4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4部份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收藏,这就是所谓的“北4阁”。后抄好的3部份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收藏,这就是所谓的“南3阁”。

《4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1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显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4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近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主要内容

内容

《4库全书》的内容是10分丰富的。依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4部份,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经部收录儒家“103经”及相干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年龄类、孝经类、5经总义类、4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3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仪式、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5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字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琐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以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种类

善本:是指那些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或在其中某1方面有特殊价值的书本。1般来讲,刊刻年代较早或经过精心校勘而毛病较少的版本可称为善本。

《四库全书》的主要内容

孤本:某书的某1刻本或手稿。拓本在世间只有1份流传的为孤本。

秘本:私人收藏者秘藏于家室,置之高阁,不准予外人见阅的版本为秘本。

禁毁本:前代或当世之因遭禁被毁,侥幸私存下来的版本为禁毁本。在古代,保存这类禁毁本10分危险,1旦被当局发现,必遭大祸,因此其流传极为艰巨。弥足珍贵

绣像本:书中间有插图的版本为绣像本。这类绣像本书因其生动的表现情势而倍受欢迎,但因绘刻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而成品较少,因此现存的10分珍贵。

石印本:精选坚固宽大而表面平滑的石头经打磨、雕刻制成石版,再用药墨将文字写在特制药纸上,将药纸上的字迹移置到石版上,然后滚刷油墨印成的书为石印本。

手抄本:根据蓝本抄写而成的书本。其中有1种影抄本,是把透明纸覆在蓝本上面,按其原有字体、行款照样模写的书本。

残本:在流传进程中因种种缘由(如运输、转卖、转抄、争执等)而残缺不全的书本为残本。

补本:对前代前人的著作有所增补,加以已意而写成的书。

续书:对前代前人的著作内容做继续的描述,以延续原著的意思为主旨。

保存本:由于某种私人目的而专门保存起来的书,1般是传家世代收藏保存,视为珍宝。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年龄类、孝经类、5经总义类、4书类、乐类、小学类。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记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