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都一夜消失之谜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元中都遗址元位于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始建于元大德101年(1307年),与当时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兰旗东)齐名。它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

在河北省张北县西北的馒头营乡有1座废弃的古城,当地人称它为白城子,传说是辽代的畜生交易市场——北羊城。但是,从1998年开始,考古工作者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查和试掘以后,却揭开了1个惊天的秘密,白城子居然是消失了近700年的元中都。这1发现在史学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当年就被评为全国10大考古发现之1。为此,国家文物局要求考古队继续发掘元中都,全面了解元中都的形制和范围,从而揭开中都的消失之谜。

元中都1夜宵失之谜

2000年春季,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的元中都考古队重返张北县,在前两年调查、试掘的基础上,对元中都进行更深入的发掘。

考古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查和勘探,虽然取得了1些有价值的信息,但仅凭对1号大殿西北角的揭穿,远远不足以说明问题,只是揭开了元中都的冰山1角。元中都当年究竟建成了甚么模样?武宗海山为何要建立元中都?这些疑问成了史学界的1个谜,几近没有人知晓。

据《元史》记载,大德101年6月甲午,也就是公元1307年7月1日,武宗海山刚刚登上皇位10天,就下令“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由此可知,当时最早修建的应当是宫殿。但宫殿究竟建成了甚么模样,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

元中都自从元帝国灭亡以后,便从历史的视野中消失了。作为1座都城,不但它的建设情况记载不详,就连它的毁灭居然也没有任何记载,这在中国历史上10分罕见。这次发掘究竟能否有所收获?考古队充满了期待。

宫城里共有30余处建筑遗址,考古人员把位于中心最高、最大的1处遗址,命名为1号建筑遗址。

1号遗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38米至59米,是1个亚腰形堆土台基,台基高出地面45米,上面长满了杂草。当考古队铲去杂草以后,台基上露出了许多排列有序的大坑,这些大坑里还残留了1些汉白玉石块。考古队推断,这多是大殿的柱础坑,而那些汉白玉柱础石已被挖走,或被破坏了。

据村民们反应,上世纪70年代,县里在附近修建水库,把这些汉白玉柱础和石条全部砸碎、挖走修了水库。荣幸的是,当年发掘得不够完全,考古队居然有了1个意外的发现。

在后殿部位,考古队员发现了两个汉白玉柱础,虽然略有破坏,但大体形制基本完全。其中1件的覆盆还雕有宝状莲花,非常精美。柱础直径在1.05—1.2米之间。如果根据《营建法式》的记载推算,它上面的立柱直径最少也在半米左右。因而可知,这些地面上的建筑,当初是何等的气势恢弘、雄伟壮丽。

经过几个月的发掘,元中都1号遗址被完全揭穿了出来,其范围之大使人惊叹。

在30多厘米厚的表土层下,就是大殿的原始台基,台基上还残余了许多汉白玉柱础和铺地方砖。特别是在台基中部的东西两侧和台基南部的东侧,出入大殿的坡道都保存完好。坡道宽4米,上面铺设有长方形草叶花纹砖和方形青砖,和大量的建筑构件和珍贵文物。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队揭去了覆盖在大殿基础上的文化层以后,使人振奋的1幕出现了:在大殿台基的4周,出土了70多个汉白玉螭首,这是1个惊人的大发现元中都一夜消失之谜

在台基的4围,有70多个汉白玉螭首,这些螭首,不是规规矩矩地摆在那里,有的是翻转过来,有的头被砸断。也有几件完全的,但都不是原来的位置。

这些螭首杂乱无章地躺在那里已有几个世纪了,从惨遭破坏的那1天起,就保持着这类状态,它们见证了1个帝国的光荣和羞辱。从螭首损毁的情况看,当时对元中都的破坏是10分完全的。是甚么人对这座都城如此冤仇,考古队暂时没法考证。

1号殿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琉璃构件,有塑龙琉璃残块、浮雕牡丹花,还有筒瓦、瓦当、滴水、凤鸟、神仙,和大殿屋脊上华丽的装潢残件等,艺术造型写实逼真,栩栩如生,表现了大元帝国工匠们敏锐的视察力和深厚的造型艺术功底。

考古专家介绍:最重要的是这些琉璃构件的3个拐角都出来了,就是3出阙。3出阙,是指宫庭建筑基座拐角处的形制,从拐角处向外经过3次缩折与墙体相连,显得基座宽阔、厚重、稳固、霸气,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规格。

在元朝,只有元大都的大明殿和城门采取了这类3出阙建筑形制。但是,由于元大都已被明故宫所覆盖,并没有发现实体的3出阙建筑遗址,仅仅是根据文献记载推测而已。那末,在元中都1号遗址发现了这样的建筑结构,着实令考古人员兴奋不已。因此考古队推断,这极可能就是元中都的中心大殿,类似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也就是皇帝处理政务,召见文武大臣的地方。

经过1年的发掘,1号遗址完全地揭穿了出来,发掘面积达9000平方米。宫殿整体平面为“工”字型,台基分为上下两层,整体高出地面约2.8米,周围用青砖包砌。上层基面为宫殿的主体部份,下层基面为宫殿的回廊部份,在台基的周围1共有7条上殿通道。柱廊两旁各有1条上殿通道,这两条通道和宫城的东门和西门正对。在前殿的南侧共有3条上殿通道,中间是御道,两边是文武大臣上殿的通道。

元中都工字大殿的发现,在中国考古史上是唯一无2的,这对研究中国宫庭建筑的演化,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会,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