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统一台湾之战有什么影响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施琅军队到达台湾后,郑氏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为清代的领土。康熙帝决定坚守台湾,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3县,隶属福建省。

康熙2102年(1683年)6月104日,施琅带领战船300余艘,水师2万余人,仍自铜山出洋,第2天上午,战船即陆续到达澎湖海外。106日曾产生小范围海战,双方各有损伤。2102日清军分3路出击,与郑军决战,施琅亲率主力担负中路主攻。

清军利用“风利舟快,瞬息飞驶,居上风上流之势,压攻挤击”,1鼓作气,经过78个小时激战,大败郑军。刘国轩率所剩几只小舟逃回台湾。澎湖为台湾门户,1旦失守,台湾即失去清统一台湾之战有什么影响了屏障。

由于郑氏团体政治腐败,所以清廷统1台湾得到台湾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戴,清军至台湾时“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代旗号以迎王师”。施琅派员到台湾劝降,联系刘国轩。刘国轩见大势已去,因而派兵监视郑氏统治团体,郑克塽、冯锡范只得上表求降。

7月103日(9月3日),施琅率军在台湾登陆。后来在刘国轩大力主张下,郑克塽于7月105日(9月5日)向施琅投降,并于8月108日(10月8日)剃发易服,郑氏王朝正式灭亡。

在澎湖海战中,清军之所以取胜,除战船设备精良,将士作战英勇以外,也是与作战指挥的正确分不开的。清军水师统帅施琅“治军严整,通阵法,尤善水战,谙海中风候”,因此在指挥上有许多独到的地方。

在渡海时间上,他1反在东北风季节渡海的传统,选在西熏风始发的6月中旬。有人间这是甚么原故,施琅说:“北风昼夜猛,今攻澎湖,未能1战克,风起舟散,将何以战?夏至前后210余日,风微,夜尤静,可聚泊大洋,观衅而功,不过7日,举之必矣。”

这类选择曾遭到姚启圣等人的强烈反对,但施琅始终不为所动。实战证明,这1选择是正确的,它保障了清军水师在发起总攻前的安全锚泊。

郑克塽投降后,清廷为了是不是把台湾并入版图产生争辩,很多大臣认为台湾孤悬海上,治理和防守花费不小,主张弃守。最后施琅以台湾战略地位重要,说服清廷将台湾并入版图。

清代统1台湾后,施琅恳切陈辞,论述利害,得到大学士李蔚、工部侍郎苏拜、都察院左御史赵麟等人的赞同和支持,因而康熙帝始决定坚守台湾,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3县,隶属福建省。

台湾、厦门合派1道官管辖。并派兵8000人驻防,设总兵1员,副将2员,澎湖亦派副将1员统兵2000人驻防。这样,台湾重新统1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

根据《天妃显圣录》记载:施琅进攻澎湖时,抵达8罩岛,岛上缺少淡水。清军挖开退潮后的沙地,发现有淡水可供饮用。

妈祖还告知清军“2101日必得澎湖,7月可得台湾。”和郑军决战的日期,清军将士还看到妈祖现身。施琅认为是妈祖庇佑清军克服,因此于康熙2103年(1684年),康熙帝加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善良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