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与龙舟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龙舟竞渡,是端五节的1项标志性风俗。相传起源于记念屈原投江。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闻1多先生在《端五考》与《端五的历史教育》(见《闻1多全集》)论文中考证认为:“古代吴越是崇拜龙的,并认为他们是“龙子”。端五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干。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他们不但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风俗,而且每一年在端五这天,举行1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1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风俗的由来。”据考,龙舟竞渡的风俗其实与古越人(古籍中指南方沿海地区先民)对龙图腾的原始信仰有关。

远古时期古越人与“龙”密切相干,古越人天皇氏,为5龙之首。《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先人与日、月、5星(7曜)合德,即其身份极其崇高。《路史》:“天皇氏骧首、鳞身”。《河图》:“5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5龙治在5方,为5方神。”《年龄命历序》:“(5龙)父子分治5方”。

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4支族的4龙各治1方,而以团族的1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5龙分治5方之说(闻1多《端五考》)。另据《汉书》记载:“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又《淮南子》载:“越人以箴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也。”这几则文献,均记载了古越人与“龙”的关系,其实即是古越先民对龙图腾的信仰。

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五节的传承历史中。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特点。考古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南方沿海1带先民就已掌握了造船和航海技术。据考,在今上海县马桥公社俞塘村的1片古海滩上,发现了上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在岭南地区发现的铜鼓上,也发现了1些头戴羽冠的人物操架刻画有纹饰的船的图象。“龙舟竞渡”的图形,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也有发现,1976年出土了国家1级文物战国时期的斧形铜钺,器物上雕刻着“羽人竞渡”的画面,图案生动清晰。据浙江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竞渡用的独木舟和木桨。

根据出土文化遗存和结合古文献的研究表明,距今7000年左右,在沿海繁衍的南越先民就利用端午与龙舟独木舟在近海进行捕捞活动。通过对海船和出土陶器,和有肩有段石器、铜鼓和铜钺的散布区域的研究得知,南越已制造25⑶0顿的木楼船,并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

有关龙舟、粽子、采药、5色丝线、浴兰等风俗的文字记载,最早是出现在两汉文献。据此可以推测,端五的风俗最初只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步和中原文化交换融会,这类风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中原地区。端五节风俗构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会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