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牛是什么习俗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春牛,是古代用土制成的意味农事的土牛。后改作苇或纸扎成。旧时风俗,立春前1日有迎春仪式:地方官行香主礼,由人扮“句芒”鞭土牛,表示催耕迎春。句芒是传说中的人面鸟身的司命之神,“司禄益食而民不饥,司金益富而国家实,司命益年而民不夭”(《玉函山房辑逸书》辑《随巢子》)。

送春牛风俗

送春牛的民俗,源于这类古老的迎春仪式。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演绎成送春牛图的情势,即在立春前后,由“春倌”(送春牛的人)拿着木刻版印的春牛图逐村逐户唱送。

客家风俗

送春牛,1般在年初1,由3、5人组成1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送春牛是什么习俗的,在每家门口奏乐,送上“恭贺新禧”红贴,主人会给红包。稻草龙1截1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庆祝合家平安、6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祥。蝙蝠灯也由小孩逐户去舞,“火龙进屋,要你烛炬”、“恭喜发财,买田建屋”,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烛炬。

侗族的风俗

在农历立春日,家家修整、打扫牛栏,用嫩草、饭、糯米酒喂牛。晚上舞“春牛”。用竹篾做骨架,上面糊纸,做成牛头,用灰布缀以棉绒做牛身,上挂1朵大红花。两人提着写有“立春”2字的大灯笼带路,2人合舞“春牛”,紧随后面是1群挑担荷锄的青壮年,边走边表演各种耕耘动作,如驱牛耕地、挖泥耙田、送肥、捉害虫等,舞姿简朴粗犷,很有生活力息。

牛是农家之宝,是勤劳、仁慈、浑厚的意味。几千年来,它默默地为人类耕耘,而从不过问索取,因此,人们把它奉为“牛王慈尊”。为了启发人们爱惜耕牛,有的春倌还用下面的唱词构成线条(从牛鼻子开始到牛尾巴结束)组成1幅春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