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什么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最近大家有看到1则非常成心思的成语,那就是饮鸩止渴,那末有人要问了,这个饮鸩止渴究竟是甚么意思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成心思了,下面我们可以1起来分析看看,还有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饮鸩止渴中的“鸩”又是甚么呢?下面都1起来分析分析这些问题吧,感兴趣的网友可以1起来学习学习!

1、鸩是指甚么

饮鸩止渴中的鸩是指的1种“毒鸟”,其实不是指的毒果,所以重要的事情说3遍是:毒鸟了!毒鸟了!毒鸟了!

2、鸩是甚么鸟

鸩鸟说是汉族传说中的1种毒鸟,但是现实中也还是有鸩鸟的,传说中鸩鸟的羽毛和这个粪便都是有剧毒的,放在酒里面都是可以鸩杀人的。鸩鸟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什么的毒不是自己本身有毒,而是它喜欢吃有毒的东西,鸩鸟生活在岭南1带,比鹰要大1点,羽毛1般都是紫色的,腹部和翅膀尖是绿色的。所以鸩鸟的毒性来源于其他的食品,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岭南地区的毒蛇,鸩鸟最爱吃了,而且越毒的越喜欢吃,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这个耳蝮,不单单如此鸩鸟还特别喜欢吃耳蝮的头,简直就无毒不爱。

但是现在这个现实中的鸩鸟就很常见了,而且1般都吃植物哦。

3、饮鸩止渴的意思

饮鸩止渴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用毛病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这个严重的后果怎样样。

4、饮鸩止渴典故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4108·霍谞传第3108》:“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陷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105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夙来奉公遵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1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奋发读书,从小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4书5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着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

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1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权贵们联合起来诬陷宋光篡改诏书,皇帝信以为真,就把宋光逮捕,押到京都洛阳,关进了监狱。这时候,霍谞才105岁。

霍谞不相信舅舅会篡改诏书。宋光入狱以后,霍谞10分着急,昼夜思考解救舅舅的方法。最后,他决定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梁商写1封信,为舅舅申冤。

他在信中说: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安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他为人正直、秉公遵法,从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这样的1个人,即便对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取1种稳妥的方式来解决,怎样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动好比是1个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   (“鸩”的羽毛泡过的鸩酒)。这样的话,食品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断气了,怎样可能会有人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霍谞说得很有道理,又听说他只有105岁,对他的胆识很是赞美。后来,梁商不但重审此案,还亲身到皇帝那里替宋光辩白。案件终究真相大白,宋光也被无罪释放。从此以后,霍谞的名声传遍了全部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