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1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不是1时,作者亦非1人。
今天我们了来说讲其中之1的神话故事。
《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期,夸父族其中1个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因而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泽)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
故事传说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挺拔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1群力大无穷的伟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伟,意志力坚强,气势非凡。而且还心肠仁慈,勤劳英勇,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使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带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潢,抓在手上挥动,引以为荣。
有1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耐,夸父族的人纷纭死去。
夸父看到这类情形很难过,他抬头望着太阳,告知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纭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末远,你会累死的。”
有的人说:“太阳那末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情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1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1座座大山,跨过1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因而构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3块石头架锅,这3块石头,就成了3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愈来愈近,他的信心愈来愈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利害,已不是捧河水就能够止渴的了。但是,他没有惧怕,并且1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9天9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究追上了它。红通通、热剌剌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非常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灼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1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因而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长年茂盛,为来往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分地踏上旅程。
逐日动机
用后人的眼光来看,夸父对太阳的追逐是不可理喻的,所以《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明显,“夸父不量力”这句话不是神话本身所包括的,而是《大荒北经》的作者自己对夸父的评价。神话有着古老的传承,但是到了《山海经》撰写的那个年代,人们已没法理解夸父逐日的动机了。
对夸父逐日的动机,当代学者有人认为是先民对光明的寻求,夸父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也有人认为夸父多是远古时期的1个巫师,逐日只是1种巫术仪式,夸父死于1次祈雨的巫术活动。从神话的传播特点来看,第2种解释可能比较接近神话的本意。
故事中的夸父应当是1个部落而不是1个具体的、简单的人(夸父也多是1个部落首领的名字)。从故事的表面来看,夸父是先逐日,然后口渴。而实际情况呢?可能恰恰相反,夸父应当是先口渴,然后才逐日。
很多学者都认为,夸父时期1定是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干旱,就像后羿射日故事中“10日并出”所描写的情形1样,作为1个逐水而居的部落,寻觅新的水源是部落生存的先决条件。因而,夸父开始了1场寻觅水源的大迁徙,只是这次的迁徙其实不成功,夸父(或他的部落)灭亡在了迁徙的途中。
迁徙必须选择方向,而太阳的方位则是他们迁徙的根据。从故事的描写来看,夸父来到了禺谷,也就是日落的地方,因此他们多是选择向西迁徙。所以,所谓的夸父逐日实际上是夸父根据太阳坠落的方向进行迁徙,迁徙的目的是为了寻觅水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夸父真正追逐的不是太阳,而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