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三次北伐失败的原因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南朝刘宋的第3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元嘉,为宋武帝刘裕第3子,在位30年。曾于元嘉7年(430年)、2107年(450年)、2109年(452年)发动3次北伐,目的在于与北魏争取对河南的控制权,恢复和巩固刘裕北伐的成绩。但是3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为何刘宋以壮盛之国力兴兵北伐却屡遭失败呢?

除南北双方整体实力、战争方式等客观缘由以外,北伐失败的最主要缘由是出在宋文帝这个战争的发起者身上。1、宋文帝发动的3次北伐缺少周密的战略谋划和部署,又不能广泛听取臣下的正确意见,1意孤行,致使战略决策上出现1系列重大失误宋文帝每次北伐之前,都没有做好周到的战略谋划与部署,仅仅是凭仗1腔热血就仓促发动了战争,更多的是1种冲动和赌运气。

例如第2次北伐之前,彭城太守王玄谟为了逢迎宋文帝光复失地的想法,屡屡上疏陈说北伐,但大多都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实际的战略战术,而对军事1窍不通的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话却10分兴奋,还说甚么“观玄谟所陈,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读通鉴论》)1番话挑动了宋文帝统1中原的雄心壮志

但是,兴奋的宋文帝没有想着将北伐工作落到实处,而是企图1战定乾坤,光复中原。他发起的北伐刘义隆三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更多是1种彰显自己文治武功的冲动行动,不但缺少周到的战略谋划和部署,也没有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由此致使战略上失误连连,以致每次北伐都无功而返

其战略性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长时间疏于淮北边镇的经营,北伐之前没有做好边镇及周边地区的攻守部署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未谋胜,先谋败。宋文帝总想着大军1出,定然马到成功,光复失地,却没想到1旦战败,北魏大军如果反攻过来自己如何抵挡。

第2北伐失败后,北魏大军超出黄河1路长驱直入,直接杀到长江边,就是由于宋文帝对敌我双方的态势缺少足够的了解,特别缺少对淮北军事重镇的经营和攻守部署。

大臣何承天曾向宋文帝献上《安边论》,建议宋文帝针对鲜卑人的作战特点,加强淮北重镇城池的军事建设,招募流民和当地武装进行组织和训练,实行屯戍结合、兵民合1、农战并修的军事方针,在淮河沿线打造1条抵抗北人南进的坚固防线。

《安边论》:1曰移远就近,以实内地;2曰浚复城隍,以增阻防;3曰纂偶车牛,以饰戎械;4曰计丁课仗,勿使有阙。孰若因民所居,并修农战,无动众之劳,有捍卫之实,其为利害,优劣相县也。——《宋书·何承天传》

如果依照这个方针,刘宋对北魏既可以攻守自若,又无需南方军队调兵遣将的北伐,劳民伤财,可以说是上上之策。但是,宋文帝对这个上佳建议却嗤之以鼻。他不但没有加固自己的防线,经营沿边重镇,反而每次都是调兵遣将,劳民伤财,1旦失败,损兵折将不说,也丢失了很多兵甲器械,使得宋文帝积攒多年的家底毁于1旦,府库为之1空。

另外一位大臣周朗对宋文帝的兴师北进、1意孤行也很有微词,认为宋文帝这是让羊去追狼,螃蟹捕老鼠,这类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的行动必败无疑。“且夫战守之法,当恃人之不敢攻。顷年兵之所以败,皆反此也。今人知不以羊追狼,蟹捕鼠,而令重车弱卒,与肥马悍胡相逐,其不能济,固宜矣。”——《宋书·周朗传》

2、战略指点思想固化呆板,不知变通,每次北伐都是与魏军在黄河南岸千里阵线上死磕宋文帝3次北伐都是以光复黄河以南的失地为主要目标,而且每次在光复失地后,都是以洛阳、虎牢、滑台、历城等几个军事重镇为战略支持点,在长达千里的黄河沿线设防,坐等北魏来攻。

(宋军的千里黄河防线以滑台、洛阳、历城、虎牢等重镇作为战略支持)结果冬季1到,黄河结冰,鲜卑骑兵跨河而来,失地得而复失,不但浪费了刘宋的人力物力,就连北魏也摸透了宋军的战略,提早做好了防备,这充分表明了宋文帝死板的战略思想。

其实在元嘉2109年第3次北伐前,青州刺史刘兴祖曾建议宋文帝直接攻击河北,据险而守。如果宋军依照刘兴祖的建议,不但能够到达出其不意的奇袭效果,而且还可以扰乱河南魏军的军心,削弱北魏对河南的军事压力,对刘宋光复河南的战局也是有益的。但是如此上上之策居然被宋文帝以“意止存河南“为由谢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