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为什么要杀了李靖李靖是如何自救的呢

日期:2023-12-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李靖,隋末唐初时期杰出军事家,他本效力于隋朝,被李渊俘获后差点被斩杀,他是如何获释并效力于唐朝的呢?下面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渊父子攻破长安,李靖成了唐军的俘虏,将要被推出问斩。临斩前,李靖大声高呼:“唐公兴义兵,平暴乱,欲成大事,为何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

  为何李渊要杀李靖呢?原来,当初李渊还未起兵时,李靖就看出了他有反心,便决定向隋炀帝告密。在赴江都途中,由于天下大乱,道路阻塞,李靖被滞留长安。李渊父子攻克长安后,李靖成了唐军的俘虏。

  李渊看到这个一心跟自己唱反调的人,怒从心边起,恶从胆边生,下令将李靖推出斩首,便出现了前文开头的一幕。李靖豪气冲天的一吼,让李渊觉得他与众不同,忙令刀斧手暂停行刑。这时,李世民又不失时机地为李靖求情,李渊便放了他。

  公元621年,在灭掉窦建德和王世充之后,李渊将目光转移到了下一个目标,他决定收复南方的萧铣,正式一统天下《智囊》中说:【诏李靖同河间王孝恭,阅兵夔州。】意思是说,李渊下令李靖同河间王李孝恭一起出兵攻击萧铣。

  当时正值长江秋汛,水流湍急,这样复杂的水文条件下,舰船很容易翻沉,造成船毁人亡,众多将士建议等水势稍落时再发舟东进。

  李靖却主张兵贵神速,趁涨水时出奇兵致胜。《智囊》说:【是震雷不及塞耳,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擒也。】。意思是说杀萧铣一个措手不及,他们仓猝间来不及准备,必败无疑。

  李孝恭听从了李靖的建议,在江水汹涌咆哮的时候,率领两千多艘唐军战舰向东急进。情况果如李靖所料,萧铣没有作任何防备,被突然而至的唐军打了一个落花流水。没费什么劲,唐军就连克荆门、宜都两城,直抵夷陵。

  萧铣着急了,他意识到事态严重,赶忙大将文士弘率兵驰援夷陵。文士弘磨刀霍霍,决定与唐军决一死战

  李孝恭见文士弘杀到,将要率兵迎敌。这时,李靖出来劝阻,劝他先等等。他认为梁军此时兵精将勇,而且是“救败之师“,必定是猛不可挡,不宜马上与其正面交锋。

  《智囊》记载,【宜驻南岸,缓之一日,乘其衰而击之。】李靖建议李孝恭此时不要理睬梁军,安心在家睡大觉,等梁军士气疲软时,将他们一击而溃。

  可惜,李惜恭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执意要战。《智囊》记载:【留靖守营,自率锐师出战。】结果又一次被李靖猜中,李孝恭被文士弘杀了一个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唐军兵败后,梁军开着舰船到处抢掠唐军遗留的军需物资,李靖见梁军乱作一团,挥兵杀了一个回马枪,将梁军杀了一个稀里哗啦

  由于李靖这次反击,唐军反败为胜,战果辉煌。缴获战舰三百多艘,杀死一万多人。

  在这期间,李靖又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他命人将缴获的所有梁军战舰全部“散之江中”。

  大伙都十分纳闷,好不容易缴获的舰船,为何将它丢弃。《智囊》记载:【破敌所获,当借其用,奈何弃以资敌?】

  李靖见众人疑惑,便解释说,梁国地广人众,唐军孤军深入,如果江陵久攻不下,必将遭到驰援梁军四面包围,到那时,唐军四面受敌进退维谷。现在,让这些兵舰“塞江而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

  高,实在是高,诸将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船是给梁军送麻药去了。

  萧铣见到上游飘来的舰船,果然中计,以为江陵已经失守。于是,走投无路的萧铣只得无条件向唐军开城投降。

  这是一则记载于《智囊》中的故事,李靖的机智和善于用兵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想当初,韩信也因为坐法当斩,临刑前大吼一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这让人有一似曾相识的感觉。

  或许,李靖早就知道韩信的故事,英雄自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李靖的战神之旅还未开始,辉煌人生难道要提前谢幕?一种使命感迫使他喊出了那句豪言壮语:“乃以私怨斩壮士乎!”

  如果说李靖的自救的方式与韩信高度雷同,他用兵如神的智慧也一点不逊于韩信。有评论家赞赏李靖用兵:“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

  在这个故事中,李靖的用兵智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首先,出奇兵杀梁军一个措手不及;其次,趁梁军思想松懈之际,又杀了一个回马枪,迅速反败为胜;最后,又将缴获的舰船扔到江中,从而迷惑敌人,逼其投降。

  难怪李靖的舅舅韩擒虎拍着他的头说道:“可与言将帅之略者,独此子耳!”看来,李靖的早慧小时候就已有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