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八大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十大军事重镇

日期:2023-12-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中国历史上八大兵家必争之地

从远古到近代,中华大地战争无数。在这中华形胜的大好河山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险剧。有些地方的得失,足以直接影响整体战局的胜负,这就是威名赫赫的“兵家必争之地”。

纵观兵家必争之地,从位置和属性上分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位于边防线上,是边境防御的要塞,一类是位于中原内陆,是攻取重大城市或大片经济区的要冲。特别说明的是,肩负边境防御重任的“兵家必争之地”都位于北部,因为中国历史上重大战事尤其是涉及到改朝换代的无一不是从北往南打。唯一稍有不同的是明朝,但明成祖朱棣又来个燕京起兵,弥补了这一小小的缺憾。

下面我们分类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看看你家曾经是否是战火连绵的要冲。

一、边防线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1、锦州

锦州是控扼华北和东北的要塞,从东北要想进入华北必须经过锦州,因为其他地方都崇山峻岭难以通行,从地图可以看出从承德到秦皇岛一线已形成天然屏障。如果不走锦州,进入中原就要绕道蒙古荒漠,行程会大大叠加。 

这锦州的防御能力到底有多强呢。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就死在这,耀武扬威的皇太极一辈子也没攻克。最后还是绕道蒙古,来个“己巳之变”才进入华北。

 

2、山海关

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被称为“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从地图可以直观的看出,如果锦州防线被突破,山海关责无旁贷的成为京津的最后一道屏障,如山海关大门洞开,则可长驱直入侵扰华北。

3、大同

大同位于晋冀蒙三省交界处,有“北方锁钥”之称,不失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

得大同,东可进北京,侵扰京师;南可直取太原,直逼洛阳,进犯中原。北魏和蒙元都是从大同长驱直入。失大同,则北方不保,北宋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4、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与万里之外的山海关遥相呼应,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有河西咽喉、连陲锁钥之称。

二、中原腹地的兵家必争之地

5、徐州

徐州,古称彭城,东靠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有“五省通衢”之称。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适宜两军决战,从秦末到近代,凡是涉及全国范围的战事,徐州无一幸免。

6、襄阳

襄阳,地处中原南北交汇处,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在攻伐决战时期,襄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北方政权来说,控制襄阳可以直逼荆州、武汉,进而控制长江防线;对男方政权来说,控制襄阳可以保持对北方的攻势,形成震慑。三国、南宋时期都将襄阳作为重要的军事基地。

7、汉中

汉中是盆地,自身自然资源丰富,是四川东北大门。古代中国要完成全国统一,必须取四川,而取四川必走汉中。控制汉中,西南可进四川,西北可进甘肃,东北可进西安,威胁中原,东南可直逼襄阳;战略位置无与伦比

刘邦以汉中为基地,最终成就了400年的汉室帝业。刘备取汉中称王,建立蜀汉政权,与吴、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诸葛亮,六出祁山,驻屯地都在汉中。汉中在战略纵深上的作用不可小觑。

8、武昌

武昌扼守长江,位于“九省通衢”的核心节点,当之无愧成为了两湖与东南博弈的焦点。

东南地区如果控制武昌,最低可以屏蔽上游,进而可以攻取两湖、完全割据江南。三国前期,孙权攻取武昌,以此为基地,夺取了刘备控制的荆州西部,实现了全据江南、三分天下的目标满清南下后,夺取武昌,南京门户大开。

中国十大军事重镇

翻开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大部分统一战争都是由北向南,占据中原者而得天下,秦汉唐元明清都是如此。在统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军事重镇,其中有些十分重要。总结起来大概有10个。

第一个是山海关,分布于辽西走廊一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称号,是华北平原上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从地图上看,过了山海关就可以直达北京城,然后居高临下,一路南下。所以在明代,这道防线很重要被用来防御满清军队的攻击,比如著名的松锦大战,宁远大捷等。

第二个是居庸关,处于太行山群山之中,是北京的西大门,居庸关形成了一道屏障能有效阻挡任何军队的攻击,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有力的防御了来自西北方的敌人,当年土木堡战役就发生在距离居庸关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所以这个军镇十分重要。

第三个是雁门关,地处衡山山脉中,是连接大同盆地和太原盆地的重要通道,通过这道关口往南走就是太原了,向东走就能到达平型关。北宋初,名将杨业就战死在雁门关外。也是一道阻止草原敌人的重要关口。

第四个是平型关,位于恒山和山西五台山之间,地势十分险要,是连接太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交通十字口,过了平型关就能攻打紫金关,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个关口。

第五个是函谷关。当年秦军一统天下之前就在函谷关将六国兵马全部阻挡在外,抗战期间著名的中条山战役也发生在此,成功粉碎了日军企图进攻西北的计划。这道关口在陕西,位于中条山,华山和崤山之间,还靠近黄河,是陕西关中平原和西安的东大门,防御着来自中原的敌人。

第六个是散关,进攻陕西就要通过这道关口,控制着秦岭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口。著名的子午谷路线就在这道关口附近,当年农民军高迎祥就企图通过子午谷攻击关中,结果被孙传庭击退,还有南宋时期吴阶吴璘兄弟在散光打败了金军完颜宗弼的军队,曹真也在子午谷击败了诸葛亮等典型战例。

第七个是襄阳,是中国版图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的交叉点,有力的抵御了了来自北方敌人的进攻。在宋金战争中,虽然金军势如破竹但推进到秦岭淮河的交叉点后就止步不前了。而南宋名将岳飞收复襄阳后,与吴阶吴璘稳住四川陕西战场后,一起构成了一道从秦岭-襄阳-淮河的防御线,使得南宋政权存在了130年。直到元朝军队多次攻打襄阳后,南宋的国防被撕开一个口子,10多年以后就灭亡了。襄阳不但在战略上重要,经济交通位置也很重要。

第八个是河套关口。所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以贺兰山和阴山山脉构成一道防御线,不但阻挡了沙漠的侵袭,还形成了农业灌溉渠,水草丰美。这道防线是阻挡游牧民族的桥头堡。只要占据了河套,游牧军队就能通过沙漠运送后勤物资,支援前线作战。明朝后期这里边患严重,嘉靖时期就有“南倭北虏”的说法,其中北虏指的是来自蒙古的武装军队。

第九个是剑门关,自古就有“剑阁峥嵘而崔嵬”的描述,四川的路很难走,而要通过军事手段占领四川,这条要道非走不可,南宋名将吴阶吴璘兄弟三代人防守在此,四川到陕西的战场就是依靠这道关口守住的。

第十个则是位于江南的南京门户--安庆。安庆是水运要道,地处南京上游,控制了南来北往的所有通向南京的物资。要攻打南京城就想要打下安庆,而绕道安庆的后果就是效率低下,无法通过水运运送后勤物资了,战争会打成消耗战,时间一长敌我双方谁也耗不住。控制了安庆,就都能占据水运之便,成功打下南京就能指日可待。当年明军郑成功部就因为战略反攻跟满清打消耗战而导致惨败,著名的安庆保卫战也是一个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