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为什么将基业交给弟弟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孙绍东吴孙绍简介

日期:2023-12-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孙策为什么将基业交给弟弟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孙绍

首先我们要知道,从古代到现在,皇帝或者是诸侯的传位,都会有两种方式:要么是父亲死了,儿子去继承,要么是兄长死了,弟弟去继承。而我们都知道,孙策的皇位没有传给其儿子孙绍,而是传给他的弟弟孙权,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不过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皇位传给儿子的比较多而传给自己弟弟的比较少。

在孙权死的时候,他年仅二十六岁。这个时候呢,他其实是有了一个儿子叫孙绍。孙绍当时到底有多大呢?正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而在一些其他的野史上记载的有,称其儿子孙绍当时只有四岁。我们不用去深究这个记载是不是准确的,总之他当时是肯定有儿子的,而儿子到底有多大,我们没有办法去证实当时的一些确切的事情。等待历史的考究。

如果当时的孙策是活在一个和平年代的皇帝,那么尽管他的孩子还很小,当他死的时候,他将皇位传给他的儿子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因为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皇帝在登基的时候都还只是个孩子,都还很小,有很多都是在十岁以下就登基了。为什么会允许小孩子就直接继承皇位呢,因为在封建时期,我国有一整套完整的保护皇权的措施。这一套措施,只要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把它完整的推行起来,皇权是很容易能够得到保障的。所以历史上小孩子继承皇位也是可以的。

但是孙策呢,并不是一个活在和平年代的帝王,而是活在了战乱时期,孙策虽然继承了他父亲孙坚的皇位,但是其实他还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他是靠着得到了袁术的支持。他投奔了袁术,并且为袁术立下了很多功绩,帮助袁术打下了江东的一大片土地,而且在后来他能够自己做帝王,第一是因为他不断地向皇上奉献礼物,获得了皇上的认可,第二,是因为当时的袁术称帝走上了绝民的道路。

孙策占领了江东以后,江东的老少爷们父老乡亲,其实是不服气的,他们把孙策称之为“孙郎”绰号是“小霸王”当年孙策攻打过来的时候,他们都纷纷地逃跑了,后来发现孙策的军队和黄祖这些人的军队是不一样的,才又纷纷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不过他们的态度还是半信半疑

即使江东是孙策打下来来的,但是这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当时的战争不可能因为一个人而获得胜利,现在也是如此,战争这种东西,很少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最后的结果,当时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当地的呼声很高,因为他们在攻打江东的时候,也都是立下了很多功劳,可以说是缺少而不可。比如说张昭,再比如说周瑜。

张昭是当地的一个知名人士,张昭小的时候就很好学,二十多岁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他很有才,得到了孙策的欣赏,并且他如此的优秀,很容易得到一批支持者与追随者,他在当地的号召力很高,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而周瑜呢,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可以说是全才。周瑜可以说在历史上,能够与诸葛孔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想必大家对诸葛亮一点也不陌生。他们的能力不能说是比孙策强,但可以说都不会在孙策之下,他们这些人任何一个人去当江东的皇上,大家肯定都是会去支持的。

这就是当时孙策在死前的一些基本情况。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当时孙策把他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孙绍,而不是给他的弟弟孙权,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首先我们来想一下,朝廷是不可能会认可的,那个时候朝廷虽然是被曹操所掌管着,但是朝廷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朝廷是不可能会同意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去当太守了。如果朝廷不同意,而你却偏偏要这么做,那么,就会给曹操一个攻打你的理由了。那当然是江东的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再然后江东的父老乡亲们也不会去拥护孙绍,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在打下江山,到时候会找一个很厉害的主人是很重要的,而不可能是一个孩子,那样会有什么样的前途呢,只会使自己的土地逐渐没落,可能会被其他人占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江湖上的有才的厉害的人,那些有志之士都不可能前往江东来投奔他,因为每个有才的人都想找一个好的归宿。所以江东的人才会越来越少。

第三,张昭和周瑜,这些人肯定会不服气肯定会反抗。周瑜虽然是孙策的亲戚,并且他俩惺惺相惜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如果孙策死了,肯定会大不一样什么时候都会有为了皇位兄弟之间反目为仇,更别说他们只是亲戚了。并且最让人担心的还是那个张昭,孙策把皇位传给孙权的时候,他为什么会故意让漳州去做那个辅政大臣呢?为什么他会告诉我张昭,如果孙权不能够胜任,就让张昭取代孙权。这句话跟后来的刘备对诸葛亮说的是非常的相似的。很明显,孙策是非常担心张昭的,才会去当着孙权的面给张昭来了一手釜底抽薪,给他带了一个孙悟空的紧箍咒,让张昭不可能再有反抗的心思。

第四,孙权本身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并且在一些方面上,她比孙策还要厉害,所以孙策就对孙权说打仗,你不如,但是受江山,我是比不上你的。在当时对于东吴来说,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把这份基业给守下来,只有把这份基业守住了,以后才会把它当作一个根据地,才会有自己的力量跟曹操和各个诸侯去争峰。孙策也是看上了孙权的这一优点,才会把皇位传给了孙权。

东吴孙绍简介

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

孙绍(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一带)人。孙绍是东吴宗室,长沙桓王孙策之子,吴大帝孙权之侄。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孙绍奉命和张昭、滕胤、邓礼等人,根据周朝和汉朝的旧礼而制定帝王临朝的典礼。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孙绍被封为吴侯,后被改封上虞侯。对于孙绍来说,不管是吴侯,还是上虞侯,这都是一个县侯。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主要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这四个档次,比如关羽的汉寿亭侯,就是一个亭侯。因此,对于孙绍来说,县侯的爵位,在侯爵之中,属于最高的档次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孙绍不是一位将领,而是东吴宗室。所以,等到孙权称帝之后,孙绍应该获得封王的待遇,而不仅仅是一个侯爵。

相对于孙权,司马炎称帝之后,就将兄弟司马攸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了西晋的藩王,比如东莱王司马蕤,广汉冲王司马赞,北海王司马寔,齐武闵王司马冏,就都是司马攸的儿子。现在,对于孙权来说,却没有给孙策的儿子孙绍封王,确实是不够厚道的。

此外,在孙绍去世后,他的儿子孙奉继承了上虞侯的爵位。根据《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等史料的记载,建衡二年(270年),东吴皇帝孙皓因左夫人王氏之死过度悲伤几个月闭门不出。与此同时,东吴有人传言孙权第五子孙奋或者孙奉其中一个会夺回皇位,太守张俊因此还替孙奋的母亲仲姬扫墓。二人后来一同被孙皓诛杀,这样的消息才停止。因此,仅仅是一个传言,就导致孙皓杀掉了孙策的孙子孙奉,这不仅体现出孙皓这位东吴皇帝的残暴,也让人更加同情孙策后人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