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禅让制 尧舜禹禅让背后可怕的真相禅让制之后是什么制度

日期:2023-12-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中国历史上的禅让制

禅让制是什么意思

禅让制就是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又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如尧让位于舜。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唐尧传位给虞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四个字;虞舜传位给大禹,成为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

2禅让的顺序

(1)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一次顺序(公元前202年—589年)

汉朝(公元前202年—220年)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

曹魏(220年—265年)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

晋朝(266年—420年)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

南朝宋(420年—479年)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

南齐(479年—502年)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

梁朝(502年—557年)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

陈朝(557年—589年)589年,陈朝灭亡。

(2)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二次顺序(386年—923年)

元魏(386年—557年)557年,魏恭帝拓跋廓禅让给周孝闵帝宇文觉.

北周(386年—557年)581年,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文帝杨坚。

隋朝(386年—557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唐朝(618年—690年)907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梁太祖朱温。

后梁(907年—923年)923年,后梁灭亡。

(3)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三次顺序(947年—1279年)

后汉(947年—951年)951年,后汉皇太后李三娘下诰将后汉皇位禅让给周太祖郭威。

后周(951年—960年)960年,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

宋朝(960年—1279年)1279年,宋朝灭亡。

尧舜禹禅让背后可怕的真相

尧舜禹禅让背后可怕的真相是篡位。

尧舜禹都在不断发起战争,三人都不是以和为贵的人。司马迁他们想象中任贤为用、发掘平民、民风淳朴、鸡犬相闻之类的情景,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脑补。实际上,当时的部落联盟中已经出现了激烈的权力斗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权力进一步集中,显得更加诱人、令人疯狂。

在部族联盟时代,争权夺利其实是常态,从东夷族与华夏族之战,华夏与三苗族之战,鲧夺权被尧杀死,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从此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这些过程无不是充满争斗和血腥的。

禅让不过是一个理想化的政治谎言

从尧、舜、禹三帝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禅让”不过是个谎言而已,那么“禅让”这个说法又是由谁最先提出来的呢?

提出“禅让”说法的人正是后来被奉为圣人的孔子。他翻阅天下书籍,发现在原始社会里只有尧、舜、禹三个人不是通过世袭获得的帝位,于是他就提出了“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的说法,并且把这三人当作天下君王的榜样。但是以孔子的智慧,不会猜不出这之后的内幕的。

原始社会一直遵循“子承父位”的规矩,轩辕黄帝就是把帝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此后代代相传,直至七君,何以在这三人的时候偏偏出来个禅让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孔子之所以不肯把真相说出来,是因为”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是他的治国策略,是他的一种美好的政治理想。他之所以提倡天下君王向他们看齐,是希望各国君王可以提倡他的礼乐、道道统观念。

儒家所提倡的这种治国思想,是把希望寄托在了君王身上,他们希望君王能够做一个圣人,从而治理好一个国家。但是这终归是不切实际的,到后来,孔子所提出来的儒家思想不过是封建君主用来稳固统治的一种道德武器。


禅让制之后是什么制度

世袭制。

“尧舜禹的禅让制”的含义:禅让制度,“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王位”。它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公元前2337年—公元前2110年)产生领导人的制度。
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这是一种“非血统继承制”产生领导人的制度。尧舜禹“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
主要形式: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 内禅”,不导致朝代更替。

历史起源: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338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同姓家族中产生。该制度于公元前2338年被废除。“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禅让”制度,即帝王让位给不同姓的且非血统的人,例如:伊祁姓的尧让位给姚姓的舜,舜让位给姒姓的禹。
禅让制之后的制度被称为:王位世袭制,主要是为“家天下”。
传说中的禅让: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之子启就终止了,他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