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与金朝鹬蚌相争最后元朝得利南宋时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将

日期:2023-12-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与金朝鹬蚌相争最后元朝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个成语形容得太贴切了。

中国古代王朝建立时,中国就已形成自己的“天下”观。这种居高临下俯视其他文明的“华夏中心论”自汉、唐成熟,形成了以中国为宗主、他国为藩属的“宗藩体制”或“朝贡体制”,以此规范“华夷秩序”。

宋朝在建立后不久,这套体系就被打破。 辽国以武力向宋朝昭显着自己的存在,迫使宋真宗咸平七年十二月(1005年)签下澶渊之盟。宋朝人无法接受与本应该是藩属的辽国称兄道弟,于是在女真兴起后主动提出“愿与贵朝(金朝)共伐大辽”的倡议,联合女真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一起灭了辽国,与金立下“海上之盟”。

积累了百年的怨气得以发泄,宋朝自觉重回天朝上国,以藩属之心待金。临海军节度使张觉叛金归宋后,宋背盟收叛将。在金朝的再三索要下,杀了一个长相相似的人搪塞,被金太宗之弟完颜宗望发觉,引大军攻宋。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入宋朝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及大批皇室宗族北去,是为“靖康之变”。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赵构因一直领兵在外幸免于难,于靖康二年五月初一(1127年6月12日)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为帝,延续了宋朝皇统和法统,是为南宋高宗

南宋不得不承担北宋外交失误的苦果,以及更加强烈的民族情绪。宋高宗对金国的忍让加重了这股情绪。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在《绍兴和议》签订时:金人遣张通古为诏谕江南使,持诏而来,通古到馆旬馀,要与人主抗礼。又要上北面而拜其诏,朝廷议未定,或请列祖宗御容,而置金人诏于其中拜之,至于纷纷不定者累日。通古索备玉辂迎诏书,百官导从,至是犹未决。秦桧主其事,坐于待漏院中,置辂于殿门之外,命三省吏服绯绿腰银,枢密院吏服紫腰金,尽赴馆候使人,出则咸导从,使人以为百官也。日高通古等始出馆,驰马入门,有亲事官一人手拽马羁虏使,以藤杖击其手伤,竟不肯放通古宣诏。其词不逊,上皆容忍之。

此次求和与真宗时的澶渊之盟不同,澶渊之盟是宋朝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结果,虽然双方以和平平等交往为原则,宋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长、兄的地位。同时,在外交主动性和外交位次上,北宋总是略占上风的。而绍兴和议双方完全不对等,虽然和议中南宋对金称臣,沦为金的臣下,但金朝对宋的官方用语已经从海上之盟时的“大宋”变为“江南”,一如当年北宋称南唐为“江南”一样。

面对这种羞辱,南宋朝臣群情激愤,大臣胡铨称“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高宗的“皆容忍之”只能代表他自己,向金称臣的新屈辱与掳帝之仇交织在一起,“宣和之于契丹,与国也。今日之于女真,世仇也”的情绪弥漫于南宋社会,左右着宋廷的外交政策。

摆脱这种屈辱的关系是自高宗之后朝野世世代代的愿望,其间虽有宋孝宗的积极进取,终因乏力而无所作为

在金宋对峙中,宋人敏锐的捕捉到了蒙古部落的崛起。及至12世纪末,蒙古诸部开始逐步统一,对金的威胁日益严重。如何对待这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相当一部分南宋官员极为谨慎,他们牢记靖康之耻,没有被复仇的狂热冲昏头脑

不过这不符合民众的诉求,“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的诗道尽了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与对朝廷屈辱求和的愤懑之情。

南宋权臣韩侂胄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利用了这股情绪,在他的强力支持下,1205年,宋宁宗改元开禧,取宋太祖“开宝”年号和宋真宗“天禧”的头尾两字,表示了南宋的恢复之志。

当时许多希望对抗金国的人士如辛弃疾、陆游等都曾对此怀抱希望。然而辛弃疾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这种清醒的看法湮没在朝野的狂热情绪中,开禧二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发动北伐。

已听到风声的金朝以逸待劳,南宋军队不仅无功而返,金军更乘胜南下,并诱使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割让关外四郡。

金朝因国内连年灾荒,民不聊生有议和之意却无彻底改善金宋关系之念,金朝强迫宋朝割地、称臣、归战俘、罪首谋、增岁币。

南宋接受了些条件:宋金由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金为伯,宋为侄;增岁币银由20万两为30万两,绢20万匹为30万匹,宋另给予犒军银300万两;韩侂胄被杀,函首于金。

此次失败,尤其是宋廷不得不献上韩侂胄的头颅向金人求和令时人倍感屈辱,“靖康耻,犹未雪”上再添新恨,浓烈的民族情绪燃起。但出兵不利又使朝野患上了“恐金症”,对日后外交政策影响甚大。

在权臣史弥远的主持下,宋朝一度重新恢复了稳健外交的策略。然而嘉定七年(1214年),金朝在蒙古的步步进逼下已经走投无路,不得已把都城从中都迁到汴京,版图只剩下黄河以南的一部分,靠着黄河天险苟延残喘时,南宋朝野就再失理智,当看到金人被鞑靼包围时,南宋上下生出一股“豺狼哭我笑”的复仇快感。

最终,南宋与金朝因为南宋不再给金朝岁币爆发了一场长达7年的战争。本有余力与蒙古进行长期作战的金国士马折耗十不一存,国家精锐几近丧尽。南宋也奄奄一息,走向了经济、政治崩溃的边缘。当两国都失去了抵御蒙古的能力后,走向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南宋时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将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合称宋朝,享国一百五十三年。1127年靖康之难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直到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从南宋建立之后,便长期处于金国、蒙元等外族入侵的严重威胁之下,因此南宋军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抵抗斗争,涌现出了无数名将,以下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位。

一、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出身普通农家,北宋末年入伍从军,多次击败金兵,率领岳家军与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收复大片失地。绍兴十年,完颜兀术攻宋,岳飞率军北伐,收复郑、洛阳等地,又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然而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孤立无援下岳飞被迫班师。接着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一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追谥武穆,后来又追谥为忠武,封鄂王。

经典战役:郾城之战,3千——11.5万。

二、孟珙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南宋著名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出身将门,曾祖孟安和祖父孟林是岳飞部属,其父孟宗政也是南宋名将。孟珙早先率领宋军联合蒙古军队灭亡金国,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对抗蒙古军队。其杰出表现被后世称为“机动防御大师”。淳祐六年辞官,不久去世,宋理宗辍朝一日,后追赠到太师,封吉国公,谥号为忠襄。

经典战役:灭金抗蒙,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

三、吴玠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抗金名将。北宋末年入伍从军,多次击败西夏军队,参与征讨方腊,凭借战功多次升迁至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后来率军在富平对抗金兵,富平之战后退守和尚原,在和尚原以数千军卒大败十万金兵之后,又在仙人关数次击败金兵的入侵。绍兴九年,因为战功无数,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抚使。但由于长期鞍马之劳,不久就病卒于防地仙人关,追封为涪王,谥号为武安。

经典战役:和尚原之战,数千——10余万。

四、韩世忠

韩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延安人,南宋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出身贫寒,十八岁应募从军,作战勇敢,与西夏军、金军作战多年,屡立战功。宣和二年,跟随王渊平定方腊起义,后来率军平定苗刘兵变,解救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在黄天荡围困金朝大将完颜宗弼,数次击败金兵。绍兴四年,在大仪镇大败金兵。岳飞父子被捕入狱后,当面斥责秦桧,岳飞父子被处死后,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绍兴二十一年,最终忧愤而死。死后追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宋孝宗时,又追封为蕲王,谥号为忠武。

经典战役:黄天荡之战,8千——10万,水战,使金军48天不得渡江。

五、刘锜

刘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德顺军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将门,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子。早期与西夏的作战中多次获胜,建炎四年,率军参加富平之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于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兀术军,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绍兴三十二年去世,赠开府仪同三司,宋孝宗时追封为吴王,加太子太保。谥号为武穆。

经典战役:顺昌之战,1.8万——10万,城邑防御战。

六、虞允文

虞允文(公元1110年—公元1174年),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绍兴年间进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率军入侵,前线不断溃败,虞允文被派往采石犒赏军队,刚好金军想从采石渡江,而原来的主将被罢职,新的主将还没到,见形势危急,虞允文亲自指挥军队,与金军决战于采石矶,大败金军。乾道八年,改任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淳熙元年病卒,追赠为太傅,谥号为忠肃。

经典战役:采石之战,1.8万——17万,水战。

七、毕再遇

毕再遇(1147年—1217年),字德卿,兖州人,南宋名将。出身将门,其父毕进官至武义大夫。开禧二年,跟随军队北伐,身先士卒,屡次大败金军,开禧北伐的军功第一。嘉定元年,请求解甲归田,没有得到批准。嘉定十年,辞去武信军节度使的官职,不久去世。死后追赠太尉,后来又追赠太师。谥号为忠毅。

经典战役:六合之战,不详——10万,城邑防御战。

八、王坚

王坚(1198—1264),邓州彭桥人,南宋抗蒙名将。早先应募加入忠顺军,作战勇敢,升为劲军统制。蒙古军造船准备南侵,王坚秘密潜入造船之地,烧毁其船支二千余,崭露头角,成为孟珙部将,随孟珙入川抗击蒙古军队。开庆元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围攻合州,王坚与副将张珏坚守钓鱼城,多次击退蒙军的进攻。蒙古军攻打九月不下,蒙哥被旋风火炮受创而死之后,蒙古军撤退。以功封为宁远军节度使。景定元年,贾似道忌其战功,被召回临安,景定五年,郁愤而卒。谥号为忠壮。

经典战役:钓鱼城之战——后续抵抗蒙古军队36年,延续宋朝国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军队向非洲扩张。

九、余玠

余玠(?-1253年),字义夫,蕲州人,南宋抗蒙名将。早先投入赵葵幕下,多次率军击败蒙古军队,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在蒙宋战争中,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以山城防御体系抗击蒙古军队,多次击退蒙古军队的入侵,后又率军多次击败蒙古军队。宝祐元年卒,死后宋理宗辍朝,特赠五官。

经典战役:防蜀之战。

十、魏胜

魏胜(1120年—1164年),字彦威,淮阳军宿迁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普通农家,早先应募为弓箭手,多次参与抗击金军,绍兴三十一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出兵南侵,魏胜率军三百,收复海州。隆兴元年,遭到贾和仲诬陷,后来被平反。隆兴二年,金军入侵时,率军抵抗,刘宝不发救兵,孤立无援下力战金兵,中箭坠马而死。追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号为忠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