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设计杀韩信的原因汉初三杰指的是哪三个人

日期:2023-12-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拼音】: 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解释】: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

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气。后来得知萧何竟亲自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萧何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为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萧何设计杀韩信的原因

史书上说韩信是因为想要造反才被吕后诛杀,但是目前主流观点都认为淮阴侯没有反心的。不管如何,我们知道的是韩信在政治上的优柔寡断才导致了他这一悲惨的结果。

因为刘邦本来在是否杀韩信一事上一直是摇摆不定的,韩信优柔寡断在刘邦不断剥夺他的兵力甚至最后成了光杆司令,刀都架到脖子上了,都仍然幻想着刘邦会封他为王。

这样却给了吕后一个绝好的除掉韩信的机会,因为韩信已经没有兵了,谁会怕一个没有牙齿的老虎呢?

这就是当时的形势,韩信功高震主一直被王室猜疑,在被夺得兵权之后必死。萧何就是在分析清楚这种局势之后才作出的帮助吕后杀害韩信的决定。

其实萧何跟韩信关系是非常好的,韩信最早时候也是因为萧何的举荐才成功当上将军建立了不世出的奇功。但是从一开始的互相欣赏到最后的兄弟反目,只能说萧何向局势屈服了,可惜最后却也被毒死了。

汉初三杰指的是哪三个人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为汉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开国元勋之一。

萧何(公元前252年—前193年),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韩信(约前231-前196),汉族,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军事家,西汉开国名将,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大将军、左丞相、相国,封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最后,处死于长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