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何进为什么要杀宦官
三国之乱的导火线就是何进召董卓入京诛杀宦官,可是何进为什么要杀宦官呢?
自秦朝开始,秦朝建立第一个封建社会后,分封制被郡县制替代了,皇帝的权力大了,但是也意味着事情多了,秦始皇很勤政,每天处理政务的竹简居然就很多,但是皇帝也是人,也是肉体凡胎,如果事无巨细都自己拿主意的话肯定会被累死,虽然有宰相辅佐,但是皇帝还是不放心,必须找一个自己的代言人。
这个代言人就是宦官,宦官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子孙后代,没有子孙后代就说明他们比较势单力薄,势单力薄就必须依附于人。
皇帝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代言人,有了代言人还得有自己人,自己人就是外戚,外面的亲戚主要是指太后也是皇帝老妈的娘家人,当然也包括皇后的娘家人。
何进是外戚,何进要杀的宦官主要是十常侍,杀人不是目的,杀人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因为利益。
当时皇帝还小,能保证皇帝安全的正是因为外戚和宦官势均力敌,可是何进想打破这个局势。
何进已经是大将军了,汉朝的外戚最大的官基本也就是大将军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
十常侍虽然坏,但是手中没有兵权,靠的就是皇帝,离开皇帝无法自立,更无法篡位。
但是外戚不一样,如果外戚有野心了,篡位谋反也是很常见的,劝何进杀宦官的是袁绍。
真是不知道袁绍的真正动机是什么,但是绝对是没有远见不懂政治。
何进能做为大将军,当然也不笨,深知杀十常侍其实就是杀皇帝的左右手,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何况杀的是皇帝的代言狗。
这时候皇帝还很小,太后是皇帝的替身,别看何进和太后都是何家人,但是太后和何进不是一路人,太后是皇家人,何进是被提防的外戚。
前有外戚窦宪梁冀,太后不同意诛杀宦官,太后深知打破平衡就是给自己挖坑。
袁绍使劲撺掇何进召董卓进京,迫使太后同意,政事需要同太后同意,但是军事只需要何进同意就可以,因为他是大将军。
诛杀宦官,而且召大军外援,看来是要连根拔起啊,十常侍本来还斗呢,在死亡面前变的无比团结。
人在无处可退的时候,就会产生非常大的爆发力和破坏力,被逼到墙角的十常侍开始反击了,而且一出手就把何进给宰了。
何进之所以被杀,主要是大意,大意的原因就是他还没有真正想彻底灭了宦官,因为他从来都没有做好更进一步的准备。
何进杀宦官,杀皇帝的代言人那就得做好替代皇帝的准备,可惜何进没有,也许何进只是想做个安分守己的外戚。
袁绍间接害了何进,袁绍推着何进走向悬崖。
何进为什么召董卓进京
何进召董卓进京是一大昏招,但是实际上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至于具体情况,请听我一一道来。
东汉存在两个大的问题,分别是外戚和 宦官专权。汉灵帝时期,宦官统领禁军,压倒之势凌于外戚。何进出身不好,靠着自己的妹妹才一步步爬上权力的顶峰,毫无疑问他是属于外戚的。灵帝去世以后,何太后临朝,何进和 袁隗(袁绍的叔叔)辅政。
外戚何进和世家大族袁隗联合起来,想要干掉宦官集团。《三国演义》中有个情节说何进召董卓进京,曹操认为他这个办法很蠢,宦官可以轻而易举的消灭。曹操非常厉害不假,但是东汉末年的宦官势力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消灭的。 汉灵帝初年的时候,窦太后垂帘听政,他的父亲窦武为大将军,与太尉陈藩共同辅助。外戚 窦武和士族陈藩联合起来,想要除掉宦官集团,结果他们却惨遭诛杀,从此宦官集团掌握朝廷大权。
众所周知何进的妹妹是何太后,但是何进另外一个妹妹嫁给了当时的大宦官 张让之子。这也是为什么宦官集团会极力帮助何太后和何进了。所以从道理上来讲,宦官集团对何进和何太后有恩,这也是为什么何太后不愿意和何进一起消灭宦官集团了。
谁都知道宦官掌权不好,但是为什么宦官还是会掌权?说到底是皇权需要借助宦官进行权力平衡,但是当时东汉掌权人实际上是何太后,毕竟皇帝年幼。站在何太后的立场来看,宦官集团一直在帮助自己,外戚则是自己的兄弟何进,她自然不希望他们两股势力自相残杀。不光何太后这么觉得,何进的弟弟何苗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没有树大根深的宦官集团,何太后和外戚很难对抗当时的世家大族。
那么为什么何进非要诛杀宦官集团?对于这一点,史书上也没有解释。因为宦官集团整体上来说对何家崛起有大功劳,双方完全可以合作共赢,何太后和何苗就是这样的主张。
当然,这里我对何进诛杀宦官进行一定的推测。一方面宦官中有些人,比如蹇硕确实想要谋害何进,并且宦官的确势力很大,威胁到了何进的权力。另一方面宦官名声太差,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中央权力不稳,当时士族都想要诛杀宦官,何进想要借此立功立名,收复人心。何进这个人在大部分眼中是一个靠着妹妹起家的屠夫,没有半点脑子,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作为外戚的何进,实际上和士族关系非常紧密。
范书《 王允传》:及帝(刘宏)崩,(王允)乃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召允与谋事,请为从事中郎,转河南尹。
陈志《华歆传》:灵帝崩,何进辅政,征河南 郑泰、颍川荀攸及(华)歆等。歆到,为尚书郎。
陈志《荀彧传》:永汉元年(189年),(荀彧)举孝廉,拜守宫令。
陈志《荀攸传》: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
范书《郑泰传》: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郑泰)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
范书《桓典传》:灵帝崩,大将军何进秉政,(桓)典与同谋议,三迁羽林中郎将。
何进被杀以后,史书上是这么说的:
进素有仁恩,士卒皆流涕曰:“愿致死!”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何进还是得人心的。
由于何太后和何苗与何进主张不一样,加上宦官当时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何进没有很好的办法对付宦官。因为从大义名分上来讲,何太后不下旨,何进诛杀宦官就是造反,更何况宦官自己有武装力量,弄不好会被反杀,窦武和陈藩不就是这样的吗?
于是何进和 袁绍这些人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召外兵入京,给何太后压力,让何太后下决心铲除宦官,史书上是这样说的:
遂西召前将军 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太后犹不从。
从前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来,何进的做法还是合情合理的,只是无奈最后出了大问题,让董卓掌握了权力,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因为正常情况下董卓是不可能控制朝廷的。一方面董卓自己的军队并不多,只有三千人,实力有限,并且当时何进召入的外兵有好几拨人,可以互相牵制;另一方面董卓属于袁家的门生故吏,袁绍家族对董卓有恩。
董卓之所以控制朝廷,是因为朝局变化,董卓未到达洛阳,何进就被宦官所杀,虎贲中郎将袁术及何进部将又将宦官全部杀死。他迅速的掌握了军队,稳定了朝局。
第一,何进和何苗被杀,他们的 禁军落入董卓手中;
第二,董卓收买了吕布,丁原的并州兵被他兼并;
第三,董卓极力争取士族的支持,比如 蔡邕,袁绍兄弟(早期士族并没有积极反对董卓,否则董卓不可能)。当然后来董卓废帝,与士族彻底决裂。
再退一步来讲,如果真的没有董卓,何进被杀以后,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同时遭到巨大打击,留下的权力真空,势必多半会让另外一个权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