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窦建德隋末群雄之一 ,后来在河北建立夏国,自称夏王。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对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我们能看到的历史,都是已成定局的历史,而在一切还未发生之前,所有的事件都存在着无法预知的变数。
我们知道李渊最后成为了赢家,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却不知道,如果有一个人顺利活下来,那么唐朝的历史可能不会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这个人在当时深受百姓爱戴,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就是窦建德。
窦建德生活在隋末唐初时期,家里很多代人都是务农为生,到了他这里才勉强出了一点头,做了个里长。不过窦建德身上最出名的可不是这个头衔,而是他做人的品格。
窦建德还没当上里长的时候,就对身边的乡邻非常厚道,和他同乡的一个年轻人不幸失去了双亲,但是无奈经济拮据,不能让两个老人下葬,几乎悲痛欲绝。
窦建德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在地里忙着种庄稼,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于是跑回家去,把自己能拿出来的财物都翻了出来,送给了这个可怜人,身边的人都夸赞他重情重义,将来必有后福。
窦建德倒不是为了这些东西,只是见不得有人受苦受难,但大家心里都记着他的好。
后来他因为犯了事逃了出去,回到家的之后不久,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以前接受过他恩惠的人都来给他家送礼,想要帮衬他一把。
但种地的人谁又有几个钱呢?窦建德坚持不肯收,大家也只好作罢,只是心中对此人的敬重又多了几分。
反隋之路
公元7世纪初,隋炀帝为了征讨别国开始在民间大肆征兵,年轻的男子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被要求入伍参战。
要是放在国泰民安的时候,也许大家还会愿意为国家献上一份绵薄之力,但此时的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很多地方的百姓因为洪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这种节骨眼上竟然还要强制抓壮丁,怎么能不天怒人怨。
别看窦建德这个人平时老实憨厚,与人为善,但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眼看百姓们对这个朝廷的意见越来越大。
他料想一个乱世即将开始,于是大手一挥,带着几百个热血的贫苦汉子落了草,只等时机一到,就起兵造反,但是他的行动很快被当地的官府知道了。
为了将这个隐患扼杀在摇篮当中,官府集结了大量官兵准备围剿窦建德和他的手下。
落草之人没有回头路,窦建德知道自己寡不敌众,于是带着几百个人一起逃了出去,而官府又在这份反心上添了一把火,抓不到窦建德,他们竟然残忍地杀害了他的亲人,血海深仇,也让他从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冷静下来之后,窦建德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肯定是无法成大事的,于是他和兄弟们商议之后,决定投奔当时实力较强的高士达。
在高士达的队伍里,窦建德一边掌握好主从尊卑,一边积极抗隋,他信守承诺、义薄云天的品格也让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
到公元616年左右,窦建德的手上已经有了一万多人马,只可惜高士达此人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很快因为在战场上轻敌而沦为了敌人的刀下亡魂。
树倒猢狲散,但窦建德没有灰心,他重整旗帜,把四处逃散的士兵都召集起来,组织起了一支自己的队伍,短短一年的事件,窦建德便拥有了足以震慑隋朝的势力。
朝廷当然对他十分忌惮,于是开始了讨伐的战争,但是窦建德势如破竹,攻一城,得一城,最后还拿下了重镇之地乐寿,也是在这里,窦建德宣布称帝,政权夏,年号五凤。
窦建德一路过关斩将,大有得道者天助的意思,后来攻入聊城之后,甚至拿下了隋朝有名的大将宇文化及,势力基本上遍布今天的河北地区。
像窦建德这样的人物其实历史上很少见,即便是有仁义之名在外的李世民也有着玄武门之变这样的污点,但窦建德为人处世不求自己能有多少利益,但求能够给别人带去利好。
他攻下城池之后,不仅要求自己的部下对城内百姓以礼相待,自己也绝不虐待各部的官员。
统治夏国期间,都是把解决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统治者,只可惜在后来对阵李世民的时候,因为错听间谍谗言,选择了错误的对战策略,才败给了对方。
窦建德最后被心胸狭隘的李渊斩首示众,但是夏国的百姓没有忘记他是一位明君,特地筹了钱给他修建了庙宇,年年祭拜,供奉香火。
即便被朝廷称呼为叛贼,但是知道他的人都不会认为,反而为他感到可惜,如果不是那个错误的决定,也许天下将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