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连朱元璋都自愧不如的陈友谅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日期:2023-12-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陈友谅,字九四,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这是今天对百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要说朱元璋最怕的对手莫过于陈友谅了,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一代枭雄,陈友谅的起义事业可不简单,在起义的过程中,陈友谅向来是以心狠手辣出名,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鲜血,就连朱元璋都惧怕他,陈友谅到底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又是以什么样的手段让朱元璋都自愧不如?

  大家好,欢迎来到春秋录,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喜欢我的视频记得点赞加关注!谢谢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被世人熟知,而陈友谅曾和朱元璋齐名的起义军领袖,两个人各自暗暗较劲多年,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若是陈友谅赢了,或许历史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一场比赛或者战役中,我们往往只记得胜利的那一方,然而失败的那一方实力也不容小觑,能够与胜利者并列,实力又会差到哪去?同样陈友谅亦是朱元璋所忌惮的对手。

  朱元璋和陈友谅唯一相同的地方大概都是从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时常饿着肚子浑浑噩噩过日子,为了生存下去,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去当和尚,和尚的日子清苦,但好歹能勉强度日;相比之下,陈友谅的生活要好上许多,应承祖上的光辉,陈友谅小时候还上过学堂,甚至还当过官,基本的生活是不用发愁的。

  而两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出发点,陈友谅起义是因为野心,他坚信自己会像算命的说的那样成为大富大贵的人,尽管现在的生活很安逸,但陈友谅不满足于此,他还想要更多。朱元璋起义的目的是由于寺庙也不能供他继续生存下去了,并且这个时候朋友建议他参加到起义军的队伍中,与其这样挨饿下去,倒不如出去谋一条生路,于是朱元璋加入到当地的起义军郭子兴的队伍中去。

  朱元璋本来就是一个富有头脑且有谋略的人,在起义军中显得尤为突出,因此郭子兴十分欣赏朱元璋,朱元璋在受重用的同时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渐渐地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起义军中重要的一员猛将;另一边陈友谅也没有落后,他还是被倪文俊亲自招入军中的,在此之前倪文俊是反贼的时候,陈友谅帮着倪文俊做一些叛徒之事,因而受到了倪文俊的重用,很快陈友谅的第二次反叛又到来了,当时倪文俊还有一个上级徐寿辉,倪文俊一直都想取而代之,令倪文俊没想到站在自己这一边的陈友谅背叛了他,竟帮着徐寿辉解决掉了倪文俊,两次反叛可以看出来陈友谅是一个极其狡猾、贪婪的人。

  陈友谅的及时“站队”为他带来了很多好处,一方面军中信服陈友谅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陈友谅也积攒了属于自己的兵力,树大招风,陈友谅的招摇让徐寿辉顿感危机,但还没等徐寿辉动手,陈友谅率先带领自己的部下杀害了徐寿辉,这是第三次反叛。自此陈友谅成为了南红巾军的最高领袖,当然他的野心不止于此,他还要这个天下都属于自己,一路带领起义军征战四方。陈友谅可以为了眼前的利益接连抛弃一个又一个信赖他的人,自古以来,背信弃义的人下场都不会是好的。陈友谅在攻下若干个军事重镇后,开始着手安排他的称帝大业,在陈友谅登位的那天恰好是个阴晴不定的天气,似乎也在喻示着陈汉政权的不稳。其实,在全国起义军兴起时,他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推翻元朝的统治,陈友谅和朱元璋那时还不是敌对关系,等到彻底推翻元朝后,双方开始争夺对方的地区,两个人才正式有了对决。

  第一场对决便是龙湾之战,这一战从双方实力来说,陈友谅更胜一筹,在陈友谅攻下太平后,朱元璋感到时局不妙,再这样下去,很快其他阵地也会被陈友谅吞噬的,这时刘伯温提出应对办法,众人都知道陈友谅骄傲自大,索性利用他这一个特点引诱进入事先埋伏好的圈套里,然后再将其一网打尽,正如刘伯温料定的那样,陈友谅的心性不定,急于求成,但这一战并没有将陈友谅彻底击溃,毕竟,陈友谅先前积攒的军事力量还是很敦实的,真正让陈友谅彻底溃败的是鄱阳湖之战。

  这一战就是势均力敌,双方的兵力和军事实力都差不多,并且都有名将加持,在这么关键的一战,陈友谅的缺点便暴露了出来,先前他接二连三的背叛先主,他不相信任何一个人,甚至大敌当前也不相信自己的部下,在两方战局僵持的阶段,陈友谅的主力部队被朱元璋所包围,而陈友谅在与自己的两名大将商讨对策的时候,两位将军各自持不同的意见,作为领导者的陈友谅非但没有站出来调和,反而是采纳了其中一位将军的建议,另一位将军就不乐意了,越发觉得陈友谅不是块成才的料,于是这位将军投靠了朱元璋,更有意思的是,本来预备带领军队突围的将军听说那位将军投奔朱元璋了,他也走了,临走还将军队也带走了。

  最后只剩陈友谅一个人孤零零的,毫无例外地被朱元璋军队制服,而陈友谅也在乱箭中死去了,仅称帝四年,陈友谅既骁勇善战又有识时务的透彻,但是最终还是败在了他的自负、多疑上,为何朱元璋能够在鄱阳湖之战取得胜利,恰恰是因为他求贤若渴,懂得如何收服人心,要想服众首先要做的就是谦逊,只可惜陈友谅不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