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李晔:唐朝第十九位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李晔,即唐昭宗,初名杰,即位后改名敏,后又改名晔,唐懿宗李漼第7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代第109位皇帝(武则天和唐殇帝除外),在位16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文德元年(888年),在宦官杨复恭拥立下,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制定出1套适应情势的统治方略,并实行了平定4川与河东李克用的战争,但是效果大相径庭,尔后其受制于李茂贞与朱温。天祐元年(904)8月101日,为朱温所弑,长年38岁,葬于和陵,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

人物生平

忧患继统

李晔是为唐懿宗第7子、唐僖宗之弟。

咸通8年(867年),生于长安宫中,6岁时,封为寿王,初名李杰。

乾符3年(875年),册封为幽州卢龙节度使。

乾符4年(876年),加封开府仪同3司,授幽州大都督、管内视察处置等使。

唐僖宗即位以后,由于是其同母弟的原因,待遇10分优厚。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李晔密切随侍唐僖宗左右,参与机要事务,得到唐僖宗与朝野上下的看重。

文德元年(888年)2月,唐僖宗病危时,群臣鉴于唐僖宗的皇子年幼,拟立皇弟吉王李保为嗣君,只有宦官杨复恭从血缘关系远近斟酌,拥立唐僖宗同母弟寿王李杰。

杨复恭之所以拥立寿王李杰,依然是宦官自行废立的惯用旧例。加上寿王本身也能够表现1些军事才能,与杨复恭关系相处也算和谐,比较能为杨复恭等人接受。此时唐僖宗已不能说话,只是稍微点头算是恩准了,因而文德元年(888年)3月6日遗诏,册立寿王杰为皇太弟,监军国事。当天,左军中尉刘季述,带领禁兵迎入寿王李杰,安置在少阳院,由宰相孔纬、杜让能视察。群臣见身体与样貌俱佳,带有皇者的英气,群臣私下都认为皇太弟是皇位的不2人选。8日,唐僖宗崩,遗诏命太弟嗣位,改名为敏,即位于柩前,时年2102岁。101月,改御名为晔。

驱除权宦

唐昭宗即位的第1年,主要政治问题依然是宦官控制朝政的问题,此时的宦官头目正是力排众议拥立昭宗即位的杨复恭。昭宗这个人历来没有像他哥哥僖宗依赖田令孜那样依赖杨复恭。表面上,昭宗1再对杨复恭表示尊重。同时,却尽可能躲避与杨复恭等人的接触,政事都和宰相们商讨。背后,昭宗常常与大臣们谈论限制宦官,提高君权的事情。昭宗的舅舅王瓌要求出任节度使,因杨复恭从中阻止,王瓌没能当上节度使。后来,杨复恭担心王瓌同自己争权夺势,先是主动提出让王瓌出任黔南节度使,然后在他赴任的途中,派自己的心腹把王瓌所乘的船弄沉,王瓌1家及仆人全部淹死。不久,昭宗得知了王瓌的真正死因,对杨复恭痛恨非常。不管是个人恩怨,还是对权利的争取,杨复恭都成了昭宗的最大敌人,因此昭宗决心将其革除。

为了除掉杨复恭,昭宗对杨复恭的干儿子进行拉拢,挑拨双方的矛盾。杨复恭有个干儿子叫杨守立,本名叫胡弘立,官为天威军使,勇武过人,官兵都很怕他。昭宗采取离间的办法,使他们反目为仇,先是封杨守立为6军统领,并赐姓李,赐名顺节。不到1年,连续提升为天武都头、领镇海节度使,寻加同平章事。唐昭宗笼络住李顺节以后,对杨复恭便不再假以色彩了。

尔后,杨复恭和昭宗的矛盾公然化了。杨复恭写信给他在各地的干儿子,让他们拥兵自立。他的干儿子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和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开始不向唐廷进贡,并且还上书攻击朝廷。对此,唐昭宗也绝不示弱,于大顺2年(891年),夺了杨复恭的兵权,转而派他到凤翔去做监军。杨复恭针锋相对,留在长安拒不上任,同时,上奏要求回家养老,以此对昭宗进行威胁。昭宗趁机同意了他的要求,免去了他的官职,只给他留了1个上将军的空闲职位。杨复恭看到威胁不成,反而失了兵权,恼羞成怒,派人将宣布皇帝旨意的使臣杀死于归途中,然后自己逃到商山隐居。不久,他又回到长安昭化坊的官邸。其官邸距离玉山军营很近,他的干儿子杨取信是玉山军使,常常到他家中探望。杨复恭还给他的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说昭宗对不起自己,忘记了他的拥立之功,不但不知恩图报,还对他百般刁难。他还唆使杨守亮要“积粟练兵,不要进奉”,公然和昭宗对抗。

此时,昭宗得知杨复恭同杨取信合谋造反。昭宗正在等待最有益的时机,他把以往搜集到的杨复恭的罪证连同谋反的消息1同公布,派李顺节等人带兵前去逮捕杨复恭。杨复恭令其家人抗拒官兵,杨取信也带兵前来助战,双方产生大战,从白天1直打到深夜。这时候,守卫城门的禁军想趁乱打劫,昭宗对此早有准备,命令宰相刘崇望带领人马守护财物,避免有人抢劫。刘崇望看到禁军要抢劫,斥责道:“皇帝正在亲身督战,你们都是皇帝的宿卫之士,应当前去杀贼立功,而不是趁火打劫。”

众军士都表示愿意听命,随着刘崇望前去助战。杨复恭看到刘崇望带兵增援,自料难以继续对抗下去,因而带领全家出逃,直奔兴元。杨复恭到兴元后,鸠集兵力,向朝廷开战,昭宗也借助各地节度使的气力与之对抗。经过1年多的战役,杨复恭的军队被节度使李茂贞打败。终究,杨复恭在流亡的途中被捉,立即被斩首。

杨复恭出逃后,李顺节也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昭宗纳入了革除的名单当中。昭宗命令两军中尉革除李顺节。两军中尉以昭宗的名义诏李顺节入宫,李顺节带3百兵士来到宫门,宫门侍卫拦住随行军士,只让李顺节1人进宫。李顺节1进宫,即被埋伏的兵士所杀。经过1系列斗争,昭宗初步掌握了权利,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骄横跋扈的状态,使宦官权势多年来第1次遭受重创。但是在打击宦官权势的进程中,另外一个令昭宗头痛的困难又出现了,这就是愈来愈庞大的藩镇权势。

初伐西川

唐昭宗时,藩镇权势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面对这类情况,昭宗认识到皇室微弱的主要缘由是没有1支足够震慑诸侯的武装气力,所以藩镇才各自拥兵,目无天子。僖宗时,中央禁军已被完全摧毁。因此,昭宗即位后不久,便招兵买马,扩充禁军,得10万之众,“欲以武功胜天下。”在禁军初建后,昭宗便开始了对藩镇的斗争。

文德元年(888年)102月2104日,昭宗任命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出征,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助讨,同时新设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2105日,下诏剥夺陈敬瑄官爵,伐西川之役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杨守亮、顾彦朗各自有1方领地,所以抽不出很多兵力,而领兵的韦昭度是个文人,不习武备,加上禁军虽然人数很多,却是新建的,缺少训练,纯属乌合之众,不堪大战,所以王建成了讨伐的主力军。但是,王建既然得到朝廷的封地和承认,也就不急着和陈敬瑄速战速决了,他1边扩充兵力,1边收拢人心。当时,绵竹地方的土豪各自拥兵自保,多者万人,少的也有千余人,王建4处游说,将这些人收拢在自己的麾下。

这些地方土豪在当地都有1些号令力,王建在他们的帮助下,不管是兵力还是声势都大大增长。经过几年的征战,除成都,全部西川已基本掌握在王建的手中。这时候,昭宗由于和李克用的战役失利,被迫召回征西川的军队。可是,王建却没有跟随韦昭度回长安,而是留在了西川,同时切断了和唐王朝的联系,成了1个独立的王国。在讨伐西川的同时,当时实力最强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朱温、李匡威、赫连铎联军打败,这对昭宗来讲是1个天大的喜讯。昭宗对李克用1直没有好感。李克用出身沙陀贵族,仅此1点就使深受传统民族观念影响的昭宗对他怀有疑虑,而且李克用带领的这支军队对唐唐昭宗李晔:唐朝第十九位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朝也是功过参半。

李克用曾帮助唐代消灭了黄巢起义军,为兴复唐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兵临长安,逼迫僖宗再度流亡,昭宗自己也饱受颠沛之苦。但最重要的是,当时对朝廷要挟最大的几股权势中,李克用的沙陀军队最强大。李克用军多将广,权势庞大,是当时寥寥可数的几个强藩之1。昭宗要削弱强藩,首先便将李克用列入打击的对象。但是,当时的中央禁军不但人数不多,也缺少训练,根本没法与李克用相对抗,只能借助其他藩镇的气力。

讨伐晋藩

与此同时,朱温、李匡威、赫连铎3人上书表示李克用不除,终是国患,因此要继续攻打李克用。昭宗接到奏章后,更是喜上加喜,如果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那就再好不过了。但是,昭宗心头也有1些不安,毕竟李克用在黄巢起义中为唐王室立下了赫赫战功,趁着李克用新败去讨伐,从情理上说不过去。更重要的是,朱温、李匡威、赫连铎的军队能否再次打败李克用还是个疑问。如果李克用失败了还好说,万1他成功了,昭宗自己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步。昭宗感到事情难以决断,便召开殿前会议,令3省及御史台4品以上官员讨论此事,没想到除几个大臣同意之外,绝大部份大臣都反对。但终究,昭宗还是决定下诏讨伐李克用。因而,昭宗任命宰相张浚为行营都招讨,又任命几个节度使为招讨使,组成了1个疏松的讨伐同盟,择日向李克用所在的领地动身。

李克用认为张浚所带领的中央禁军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朱温虽然实力强劲,但由于领地4周敌人众多,没法全力进攻,对自己尚不能构成重大要挟;只有李匡威、赫连铎所带领的军队才是自己的真正对手。因而,他派遣少部人马去对付张浚和朱温,自己则带领主力部队抵抗李匡威和赫连铎。张浚带领中央禁军,1心只想为朝廷多占些土地,生怕被同行的几个节度使抢去,因而不顾实力的弱小,1味向前,正好遇到了号称河东第1猛将的李存孝。李存孝虽然带的军队不多,但是面对10倍于自己的官兵却绝不惶恐,他设计诱使张浚的前锋中了自己的埋伏,轻易地活捉了张浚的前锋官。

张浚军的失利,大大挫伤了联军的士气,朱温的军队也没甚么进展,反而吃了几个败仗。李匡威和赫连铎虽然开始时还算顺利,但当李克用带领主力部队赶到后就难以抵挡了,接连吃了败仗,李匡威和赫连铎狼狈逃走,人马损失1万多,连李匡威的儿子和赫连铎的女婿都成了李克用的俘虏。在打败李匡威和赫连铎后,李克用带领大军掉头杀向张浚,轻松地击溃了张浚的军队,河东战役到此告1段落。

唐昭宗面对这类结局,心中懊恼自己的判断失误;懊丧自己即位后所做的削藩努力统统付之东流;伤心自己组建的禁军在这1战中损失殆尽;恐惧李克用以武力相要挟。为了停息李克用的怒火,昭宗免职了当初同意出兵的官员。

见欺茂贞

两次失败,使唐昭宗的声望损失殆尽,逐步沦落为诸侯们随便侮辱的对象。讨伐李克用的失败使藩镇对朝廷更加藐视,最直接和最可怕的对手就是李茂贞。此时的李茂贞已加封为陇西郡王,权势有了大的发展,他开始对朝政关心起来,有了当皇帝的意思。1些大臣认为他指手画脚,眼中没有君主,便对他加以斥责。李茂贞不肯服软,立即修书1封反击。朝中1些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也和李茂贞联合,对抗其他大臣,这使李茂贞更加骄横,言语当中常常有不恭敬之词。

景福2年(893年)7月,李茂贞在1封写给昭宗的信中嘲笑朝廷的软弱态度,信的结尾这是那句名言,“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唐昭宗勃然暴怒,与宰相杜让能商讨惩罚李茂贞,杜让能却进谏道:“陛下初登大宝,国难未平,李茂贞近在国门,不宜与他构怨,万1不克,后悔难追。”昭宗大骂让能:“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这正志士愤痛的时候,朕不能坐视陵夷,卿但为朕调兵输饷,朕自委诸王用兵,成败与卿无干。” 战争是打响了,但朝廷的军队还是以失败告终,李茂贞领兵进军长安问罪。忠心的宰相杜让能站出来,用性命为昭宗化解了1难。尔后大臣们也和昭宗走的远了。

乾宁2年(895年),李茂贞指使宦官杀死宰相崔绍纬,再次移师长安,唐昭宗被迫逃往河东去寻求李克用的庇护。而走到半路被李茂贞的盟友、华州刺史韩建追上。韩建恐吓昭宗说:“车驾渡河,无复还期。”挟持昭宗。乾宁3年(896年)7月107,抵达华州。堂堂1国之君就这样被大臣软禁了将近3年。期间,皇室宗亲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通王李滋,沂王李禋,彭王李惕,丹王李允,及韶王、陈王、韩王、济王、睦王等101人被杀,乾宁5年(898年),朱温占据了东都洛阳,局势产生了重大变化,致使李茂贞、韩建和李克用建立暂时的同盟,他们决定宁可以让昭宗回到长安,也不能让他落到朱温手里。乾宁5年8月,唐昭宗回到长安,改元“光化”,以资庆祝。

唐昭宗回到长安,在宦官和官僚们之间的旧有矛盾又引发了另外一场危机。以中尉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垂死挣扎,进行最后的抗争,他们策划废黜唐昭宗,拥立太子。光化3年(900年)101月,宦官们实现了他们的计划,将昭宗关在了最熟习的少阳院,为了避免昭宗逃跑,又熔铁浇在锁上,逐日的饭食则从墙跟挖的小洞里送进去。但是宦官们惧怕李克用、李茂贞和韩建等人会兴师问罪,将包袱抛给了朱温。而朱温其实不想在残暴的宫庭政治中使自己陷得太深,相反他派人将实行政变的宦官们1个个都暗杀了,于光化4年拥立昭宗复位,昭宗改元天复,加封朱温为梁王。

而李茂贞听说昭宗复位,特地从凤翔赶到长安,厚颜无耻的要求加封岐王,无功受禄,显得异常跋扈。尔后宰相崔胤想借朱温的气力诛杀宦官,大宦官韩全诲则和李茂贞联合,请来李茂贞的几千兵马驻守京城,保护长安。半年后朱温领兵讨伐韩全诲,韩全诲便迫使昭宗1起逃到了凤翔。朱温紧追不舍,将凤翔城包围起来。1直围困了1年多,李茂贞守得粮草用尽,从冬到春,雨雪又多,城里每天饿死和冻死的就有1千人,唐昭宗在宫中弄个小磨,每天磨豆麦喝粥,喝得他1点力气也没有。宫人们每天也有34人死亡,百姓更惨,吃人的现象都很普遍了,“人肉每斤值百钱,犬肉值5百钱,逐日进奉御膳,就把此肉充当。”直到天复3年(公元903年)正月李茂贞实在没法再守下去了,和昭宗商量了1下,便将韩全诲等210多名宦官斩杀,将他们的首领送给城外的朱温,同时将昭宗也交给了朱温。朱温带着得手的皇帝撤军东去。

受制朱温

回到长安,朱温命令他的兵士将几百名剩下的宦官赶到内侍省,在那里将他们残暴地杀掉,困惑中晚唐的宦官问题终究被朱温解决了。但是昭宗也完全落入了朱温的监控之下,苟延残喘的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大概是为了报答朱温,昭宗任命朱温为诸道兵马副元帅,相当于军队副总司令。又加封朱温为梁王,并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元勋”的荣誉称号,还有御笔《杨柳词》5首。可朱温早就利欲熏心,不可能看重这些。

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朱温再次表请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当昭宗“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又对他的侍臣说:“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朱温把昭宗左右的小黄门、打毬供奉、内园小儿等200 余人全部缢杀而代之以他选来的形貌大小类似的心腹。“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遇弑身亡

朱温也担心昭宗再次成为自己对手的招牌,就对他下了杀手。天祐元年(904)8月101日壬寅夜,昭宗正在皇宫安息,朱温的手下蒋玄晖和史太带领1百多人深夜来到宫殿,言军前有急事相奏,欲面见皇帝。昭宗的妃子见来人众多,正在犹豫,史太挥刀杀死她,闯入宫内。蒋玄晖入宫后见到昭仪李渐荣,问她:“皇帝在哪儿?”李渐荣大声说:“宁可杀了我们也不能伤害皇帝!”昭宗由于内心苦闷,喝了些酒,正在睡觉,听到有人入宫寻他,暗觉不妙,急忙起身,只穿着单衣绕柱潜藏,史太逼近,将昭宗杀害,时年3108岁。昭仪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伏在昭宗身上,也被杀害。群臣上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2年2月210日,葬于和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