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吴3桂先是叛明归清,后又起兵反清,虽然他认为自己当时的兵力胜于8旗,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从吴3桂这两次的行动来看,可以发现他在家国眼前并没有坚定的立场,更多是根据利益行事。吴3桂之所以会杀永历帝,缘由也在于此。所以后世自然不会对吴3桂有好的评价,而他的失败可以说早就注定好了。由于吴3桂扛起反清大旗时,根本难以服众,毕竟南明就是被他灭的。
1、吴3桂的败笔
由于吴3桂把明代的皇帝永历帝绞死,因此,他在反清的时候,不可能打着“反清复明”这样1个旗号。为何呢?由于明代皇帝是你绞死的,你却又说你“反清复明”,那不是1个笑话吗?
所以终究,吴3桂当时提出的口号只有“反清”。但由于只有“反清”,那末也就意味着,吴3桂是在造反,是1个地方诸侯造中央政权的反。对这样反叛的行动,人人得而诛之。所以清军在剿灭吴3桂的时候,非常的理直气壮。
其实,吴3桂也认识到了这1点,所以当时他是打着“驱逐鞑虏”这样的口号,也就是把清军当做“鞑虏”,用“华夷”的思想来引领老百姓,让老百姓投降他。但是,这个思想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为何呢?
1方面,“华夷”的思想,在经过金国、元代这些朝代以后,实际上已不强烈了。连朱元璋都认可元代,说元代是正宗的朝代,是天命所归的朝代。那末说明,少数民族也是可以当天子的。北方的少数民族当天子,也是可以被认可的。既然北方的少数民族当天子,可以被认可。那末,满清的爱新觉罗氏当天子,也是可以被认可的。再说了,满清的爱新觉罗氏已入关当了几10年的天子了,人们大部份已认可了。现在却再用这个旗号,其说服力是不强的。
另外一方面,吴3桂在很早的时候就已投降了清代,当了清代几10年的大臣。吴3桂既然已当了清代几10年的大臣,他投降清代的事情,也就犹如板上钉钉。在这类时候,再提甚么“驱逐鞑虏”的口号,那不是相当荒唐吗?而且,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明显是由于清代政府想要削藩,吴3桂惧怕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才反叛清代的。如果不是康熙皇帝削藩,吴3桂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总之,吴3桂当时1切宣扬,都显得是无效的。
但是,如果当年他不绞死永历帝。那末,吴3桂后来的造反,在宣扬上要好很多,有说服力很多。
2、吴3桂为什么杀永历帝
那末,吴3桂当时为何1定要杀死永历帝呢?
其实,吴3桂就是1个非常投机的人。他1直在算计自己的利益。怎样能够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怎样来。
不过,吴3桂所算计的利益,都是眼前的利益,不是长远的利益。在他确当下,怎样才能让眼前的利益最大化,他就怎样做,历来没有家国大义这样的东西。
比如在镇守山海关的时候,他通过考量,认为李自成的军队,绝对不是清军的对手。如果投降了李自成,他立刻就会成为清军的重点攻击对象,李自成不会,也没有能力帮助他。所以,他才决然投降了清军。
当他抓到永历帝以后,他对眼前的利益,也是进行过1番考量的。吴3桂当时需要继续得到清政府的充分认可。只有清政府充分认可他,他才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在西南地区具有更大的权利。所以,虽然清政府并没有让吴3桂杀永历帝,但是吴3桂不但杀他,而且用残暴的方式,用弓弦勒死永历帝。吴3桂这样做,就是成心向清代皇帝邀功请赏,表明自己有多么忠于清代皇室。
3、利益驱动
应当说,吴3桂的两次投机行动,目标都到达了。第1次投机行动,使得他成了清代开国元勋,而且也让清政府放心肠派吴3桂南下,追剿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第2次投机行动,使得吴3桂在西南1带取得了绝对的权利,他也得以被封为平西王。
吴3桂最后的反清,明显也是1种投机行动。他认为自己的实力,足够与清政府对抗。自己只要反清,终究必定会取代清代,1统天下。所以,他才会举起反清大旗,做出叛乱行动。
只不过他这次的投机,明显是1个失误。而他之所以会失误,其实全都是前两次投机酿成的。如果没有之前在山海关的叛变,如果没有绞死永历帝这样的事情。那末,终究他在道义和舆论上,就会占很大的优势,就会有更多的人追随他,站在他身后支持他。那样的话,他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