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该如何正确理解 孔子这番话有道理吗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1般释义为,统治者需要让老百姓依照他们的意愿去做事,但不能告知老板姓为何要这样做。这自然不是1句好听的话,但在古代封建时期,很多帝王确切是这样做的。不过有关“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的释义其实不止1种,由于断句不同,能得到的解释就会不同,那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理解孔子的这句话呢?下面就来分析看看。

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

孔子曾说过1句话,让我们1直争辩到今天。这句话叫做:“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句话中,少了1些标点符号。我想说的是,恰恰就是标点符号的问题,引发了争辩,所以我没有打。

由于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代的各种著作,后人在浏览的时候,要自己用圈圈,圈上停顿,这类就称为“句读”。因此这句话的句读便可能有这两种打法,1种是:“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还有1种是:“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该如何正确理解 孔子这番话有道理吗”用我们现在的标点符号来给他打上,就应当是这样的。1种是:“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还有1种是:“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

两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法,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

第1种意思就是说,对老百姓只能指使他去做事情,不能够教导他为何必须这样去做。

第2种意思就是说,如果老百姓能够做事情,就放手让他去做。如果老百姓不能够做事情,就要教导他去做。

那末,究竟哪种说法才是对的呢?

之所以我们会产生很大的争辩,就在于孔子本身思想的复杂性。两种意思,仿佛孔子都有。

由于孔子是教育家,他提倡“有教无类”,同时又提倡“因材施教”,从这个角度来讲,孔子应当是提倡第2种说法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本来就已晓得了,那就不用再教她了。如果这个人不晓得,那末就需要引导他,让他晓得。这其实就是“因材施教”,也是“有教无类”。

但是反对的人,觉得更有理由。反对的人也就是坚持第1种说法的人。这类人认为,孔子虽然讲过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但是孔子这里的“无类”是有1个大条件的,就是这些人必须都得是“士”以上的阶层。如果是“士”以下的阶层,比如平民或奴隶,这1类人孔子是不教的。

比如樊迟就曾请教过孔子,该怎样种庄稼?但是孔子对樊迟羞辱挖苦了1通。明显,对种庄稼这样的学问,孔子是不教的。还有《列子》中曾讲到《两小儿辩日》这样1个故事,这个故事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产生过,但最少说明,孔子对天文学这样的知识,他也是不教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有更多的学问,孔子都是不教的。所以说,孔子的“有教无类”,他教的内容和教的对象,其实都是有选择性的。

再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其实1直都是以“克己复礼”为他的核心思想的。“复礼”就是希望全部社会能够依照周礼的办法,来保护社会秩序。而所谓的“周礼”,也就是讲求社会等级阶层的。全部社会分成了“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这几个阶层。这些阶层相互之间是不能够串连的,每个人诞生以后,都不能够打破自己的阶层,寻求更高的阶层。只有这样,全部社会才能够保持安定。

如何正确理解

固然了,孔子认为要做到这1点,国家机器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多的应当是寻求每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束缚,也就是“克己”。每一个人只有在道德上束缚自己,安贫乐道,周礼的等级秩序,才能够保持。

正是由于第1种解读更符合孔子的思想,所以在很长1段时间里,我们都认为,第1种的标点符号是最正确的标注。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孔子本身思想的复杂性,因此其实不能够排除孔子心中,有第1种意思。毕竟从孔子的立场来看,他其实只是1个破落的贵族,只是“士”这个级别。乃至可以说,是处于“士”和“平民”之间的1个级别,他曾去给人家当吹鼓手谋生,可见他生活的贫困。因此,他的全部生存环境,1直是被平民老百姓包围在其中的,他不可能不同情平民老百姓,不可能不为平民老百姓说话。

后来,孔子还1直在试图寻求当官,提升他自己的等级。他曾到鲁国去当官,后来又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虽然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是推行他自己的学说主张。但是也应当看到,他同时也是寻求当官,为他的徒弟们寻觅1个当官的前途。如果说孔子是坚决保护周礼的,那末他就不应当做这样的事情,只需要安安静静呆在家里,做做学问就能够了,为何还要去周游列国了?

所以,我们不能非常机械地认为,孔子没有第1种意思。

固然了,后世对孔子的解读,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的。比如在封建帝王时期,为了压抑老百姓的反抗,统治者常常会实行“愚民政策”,而在“愚民政策”的引导下,大部份时间,统治者都把孔子的这句话,解读为第1种意思。

到了今天,我们提倡教育公平,提倡大家通过努力,能够取得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在教育上,肯定是坚决认可第2种说法的。这样看来,孔子当年究竟是哪种意思,其实已其实不是非常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