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最近在读《木兰辞》的时候有看到1句非常非常成心思的话,那就是花木兰在参军前的1些准备,那就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看完是否是觉得非常非常麻烦,怎样买个东西把1个城都跑遍了?花木兰他自己不嫌麻烦吗?其实这背后也是有缘由的,不单单是花木兰的缘由,还有作者写作的缘由,到底怎样说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
听说花木兰生于北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各政权之间连年征象,百姓们饱经兵戈之苦,兵役更是家常便饭。朝堂上的“可汗”1声令下,全国大征兵开始,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膝下爱子又太过年幼,木兰不忍心父亲1把年纪还去到修罗场上遭罪,因而决定女扮男装,替父参军。
这才有了千古流传的《木兰诗》问世。
关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个问题,我记得当时读初中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曾产生过1个故事。
那时候的我们也产生了跟题主类似的疑问,经过我们私下的讨论,得出这样的1个观点。
1、花木兰为了掩人线人
话说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是常识,根本就没有女人应征参军这1说的。可汗下旨征兵,如果去的是个女的,这可是要犯欺君大罪的,为此被满门抄斩都有可能,所以花木兰替父参军1定要秘密进行。而且木兰的这个决定不但要瞒着天下人,还要瞒着自己的父母家人,否则她父母肯定会拦着她。
这些分析到达共鸣后,我们的结论也就出来了,花木兰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买设备,是为了尽量的掩人线人。毕竟她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属于犯法。
有结论后我们也就把这件事放下了,但是没想到的事,老师在课堂上也提到了这几句,并且拿它当了典型案例做讲授,为我们传授了新的知识点。
2、古诗文用的“互文”修辞手法
其实这4句诗词应用了1种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叫做“互文”。这类修辞手法的上下两部份,看似是在各说各事,但实则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就说题主提到的这4句吧,对它们的翻译应当是放在1起的,大致可以这样来表达,“在东南西北各个市场,配齐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像这样的修辞手法在《木兰诗》中不止1处,还有“将军百战死,勇士10年归。”这两句话固然不能翻译成“将军身经百战都死了,战士们历经10年都回了。”而是也应当放在1起翻译,大致可以这样理解,“将士们身经百战,死伤无数,历经10年战乱,幸存者终究得以班师回朝。”
《木兰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方民间的1首长篇叙事民歌,主要反应的还是战争对人类的摧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家战事频繁,国民自然也是不得安宁,能生在这个和平年代,是我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