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其漆器以厦门的漆线雕和福州的脱胎漆器最为著名。
厦门漆线雕工艺是受宋元沥粉和泥线雕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构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步成熟,流传至今已有3百余年。
清初闽南,蔡氏漆工世家在同安府开设作坊“西竺轩”。1947年,蔡氏第11代传人蔡文沛将作坊迁到厦门。1955年,厦门市雕塑合作社成立,1958年改制成厦门市工艺美术厂。蔡文沛之子蔡水况先生,现在是漆线雕工艺第12代传人,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人。
漆线雕的制作包括雕塑、粉底、漆线装潢、妆金填彩4个方面,即以雕塑方式成型,在胎体上涂上底漆,然后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使其成为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泥团,再由手搓成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盘、结、绕、堆,塑造出浮凸的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图形。
漆线雕工艺关注线条的审美特质,以线条盘结,而以浮雕情势展现,形态多变而又精致美观。传统的漆线雕大都用于木胎产品、漆篮和戏剧道具上,如今也常被用来装潢盘、瓶、炉等磁器和玻璃器皿。
福州脱胎漆器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来髹漆技艺的基础上,发展成的1种别具风格和具有地方特点的漆器品种,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磁器并誉为“中国3大传统工艺品”。
福州脱胎漆器至今已有2百多年的历史,首创者为髹漆艺人沈绍安,是将夹纻技法进行创新的1种新型漆工艺。
尔后,福州脱胎漆器的制胎工艺从塑胎、选料至成品要经过210几道工序。先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然后用苎夏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涂抹,待阴干后脱去原胎,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潢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的脱胎漆器。还有1种是以硬材为坯的木胎及其他材料胎,不经脱胎直接髹漆而成。
福州脱胎漆器的传统装潢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钿等。后来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并且把髹漆技艺同雕刻艺术结合起来,使漆器表面的装潢更加丰富多彩。
特殊的制作工艺造就了福州脱胎漆器质地轻巧、造型优美和色泽绮丽的艺术特点。1910⑴929年各类世界展览会上,福州脱胎漆器频频获奖。
福州第1脱胎漆器厂、第2脱胎漆器厂曾是全国赫赫着名的漆器企业,有“台花”、“沉花”、“浮华”、“流花”、“描花”等5大工艺系列。
2006年5月20日,厦门漆线雕和福州脱胎漆器两种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