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生平简介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宋濂(1310年11月4日⑴381年6月2宋濂生平简介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名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3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4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清贫,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聘请,被尊为"5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2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

洪武10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放逐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7102。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1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点。他推重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份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7105卷。

人物生平

英敏强记

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3年(1310年)10月103日(11月4日),因与其祖父同日生,故名为寿,后改名濂。其先人宋栢在南宋时年迁徙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至宋濂时才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

因其母怀孕仅满7月而生宋濂,故宋濂幼时多病,"每风眩辄昏迷很多天",幸得祖母金氏和母亲陈氏的悉心照顾,得以顺利度过童年。为人聪明、记忆力强,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精通《5经》。他1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何尝1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顺帝至正9年(1349年),因危素等推荐,顺帝召宋濂为翰林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至正10年(1350年),入仙西岳为道士,实则入山著书。至正106年(1356年)10月4日,入小龙门山著书。

教授太子

至正108年(1358年)3月,朱元璋军队攻取睦州,宋濂遣家人入诸暨勾无山,但他自己留下未同行。101月,郡守王显宗以"5经"师聘,宋濂推辞。

至正109年(1359年)正月,朱元璋命升任知府的王显宗在郡中设学堂,召宋濂为婺州郡学《5经》师。

至正210年(1360年),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被朱元璋召至应天府。7月,宋濂被任命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10月,奉命为朱元璋子朱标教授"5经",后又参与修撰起居注。

至正2103年(1363年)5月,朱元璋建礼贤馆,宋濂等人均在馆中。

主修元史

洪武元年(1368年)102月,朱元璋下诏撰修《元史》,命宋濂及王袆为总裁官。

洪武2年(1369年),宋濂赴诏修《元史》,至2月开修,宋濂、王袆为总裁。6月,除任翰林院学士、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同年8月,《元史》书成,宋濂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

洪武3年(1370年),因欧阳佑等儒士采得元代业绩还朝,朱元璋遂于2月初6开局续修《元史》,仍命宋濂及王袆为总裁,至7月1日,全书告成。7月,因失朝被降职为翰林编修。

国初名儒

洪武4年(1371年)2月,宋濂升任奉议大夫、国子司业,却因祭祀孔子未按时呈上奏章,于8月被贬为安远知县。

洪武5年(1372年)2月,宋濂被召还任礼部主事。102月,升任太子赞善大夫。

同年,甘露屡降,朱元璋问宋濂这样的天象是甚么前兆,宋濂以《年龄故事》告知朱元璋受命于人不于天,做事没必要受天象的影响。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犯了罪,宋濂为朱文正求情,说可以将朱文正贬到边远地方,不宜治死罪。

朱元璋问宋濂作为帝王,应当读甚么书为主,宋濂推荐给朱元璋《大学衍义》,朱元璋因而命将书中内容贴在宫殿两边墙壁之上,召集大臣,让宋濂给大臣讲《大学衍义》中的内容。

洪武6年(1373年)2月,朱元璋召4方儒士张唯、王辉等数10人,将他们都任命为翰林编修,以宋濂为其师。7月310日,升任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仍兼赞善大夫。8月106日,与詹同同任总裁,奉命修《大明日历》,9月开馆,至次年5月修成,又辑其中5卷为《皇明宝训》。同年9月,朱元璋为散官分阶定俸,任命宋濂为中顺大夫,命他参中书大政,宋濂婉辞。

洪武7年(1374年)101月1日,朱元璋命宋濂等考定丧礼服制。

洪武8年(1375年)10月,宋濂跟随太子朱标及诸位讲武中都。

洪武9年(1376年)正月10日,朱元璋命宋濂与朱右等定王国所用礼。6月,除任翰林学士承旨,其余兼官如故。

洪武10年(1377年),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亲身饯行,并命宋濂之孙宋慎送其回家。宋濂以头叩地辞谢,并约定说:"臣没死之前,请允许臣每一年来宫内觐见陛下1次。"回乡后,宋濂每一年乘着帝庆节的机会如约进京陛见。

老而罹祸

洪武103年(1380年),宋慎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中,致使宋濂1家遭祸,宋慎与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死,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才得免1死,徙至4川茂州安置。

卒于徙途

洪武104年(1381年)5月210日(6月12日),宋濂因病逝于夔州(今重庆奉节),享年7102岁。临终时,正坐敛手而逝,当时夔州的官员都前来赠赙哭祭。知事叶以从将宋濂葬于莲花山下。蜀王朱椿敬慕宋濂,又将宋濂转葬华阳城东。明宪宗成化(1465⑴487年)年间,蜀王朱申凿曾至宋濂墓前祭拜。

明孝宗弘治9年(1496年),因4川巡抚马俊为宋濂上奏申述,孝宗经礼部商讨后下诏恢复宋濂的官职,每一年年龄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

明武宗正德年间(1491年⑴521年),宋濂获追谥为"文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