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明初诗文3大家,是指我国明代建国早期的3位文人:宋濂、刘基、高启,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被并称为“明初诗文3大家”。
宋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刘基的作品被后人合编为《诚意伯文集》。高启为所著诗歌自编《缶鸣集》,后人据其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
生平
字景濂,号潜溪,别名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浙江义乌)人。他家境清贫,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1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何尝1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代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著有《宋学士文集》。
个人履历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2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10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放逐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重庆奉节县)。
人物生平
刘基,字伯温,生于元武宗至大4年(1311)6月105日,卒于明洪武8年(1375),长年65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明洪武3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9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此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县是1948年析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记念刘基。
个人其它信息
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元至顺4年{1333年)23岁的刘基,1举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生涯。他立志报国,但朝廷昏庸腐败,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屡遭磨难贬抑。元至正210年(1360年)3月,接受朱元璋的约请,成为参赞军务的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为人刚直,胆识过人,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张良)也”。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称道。
人物生平
明朝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3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1案腰斩于南京。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4杰”。
其诗雄壮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1直模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应人民生活的诗质朴逼真,富有生活力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洪武3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
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陷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连累腰斩。
高启青年时期即有诗名,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4杰"。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以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但他死于盛年,还没有能够到达自成1家的目的。他的诗体制不1,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摹拟痕迹。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朝最优秀诗人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