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根本不会解梦?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周公解梦”可以说是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的1种风俗,而这里所说的“周公”,指的是周代历史上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那末自但是然的,人们就会认为,周公其实真的是能够解梦的,因此才流传下来了1些解梦的说法。但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周公最不会的就是解梦,这又是怎样1回事,既然周公不会解梦,为何还要说周公解梦呢?历史上的周公究竟是1个甚么样的存在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1下吧。

1、周公简介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4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周公根本不会解梦?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和儒学先驱。

周公1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1年救乱,2年克殷,3年践奄,4年建侯卫,5年营成周,6年制礼乐,7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7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7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会在1起,把政治和伦理融会在1起,这1制度的构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代8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2、周公解梦和周公是甚么关系

其实《周公解梦》中的周公,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姓姬名旦,姬旦,也称周公旦。他是周成王姬诵的叔父,是周文王姬昌第4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梳理1下就是说:周公,是姬姓后代,叫姬旦,他的父亲叫姬昌,他有个哥哥叫姬发,有个侄子叫姬诵。他父亲姬昌的王位有他哥哥姬发继承,他哥哥死后王位是他侄子姬诵继承。他的父亲、哥哥就是《封神演义》里姬昌、姬发历史原型。结合起《封神演义》是否是就熟习多了。

姬旦因是王室贵族,并且为周代的建立和治理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父亲为未来的周代打下基础、哥哥消灭了商纣王,建立了周代。他是周代统治者的弟弟,所以他人又称他为周公。

后来他哥哥死后,他的小侄子继承王位,但是当时侄子太小,不能理政,所以周公没有去封地,而是留下来辅佐他的侄子周成王姬诵处理国事。打个比方:周朝盖房子,周公的父亲打下了地基,周公的哥哥盖好了房子,本来是要自己的侄子来装修房子的,只是侄子太小,所以周公出来出人出力来装修了。

在周公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的同时,周公对建立和完善周朝的封建制度做了很大贡献。再加上后来孔子的大力推重“文物周公”,所以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生于浊世,日思周公之德,所以有了孔子“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朝礼仪文化的失落。孔子尊崇周公,就像后代人尊崇孔子1样。

因周公是1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时间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常常被成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因此,周公解梦中的周公,即是周公旦。

这就好比小时候吃过1种辣条,叫“唐僧肉”,之所以叫“唐僧肉”,就是为了扩大这类辣条的知名度,使其畅销而已。《周公解梦》也就是后代人借用了周公的名望。

3、历史上周公的结局

周公旦摄政6年,当做王已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巨”,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野猎。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周公制礼作乐第2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7年,周公把王位完全交给了成王。《尚书·召诰》、《尚书·洛诰》中周公和成王的对话,大概是在举行周公退位、成王视事的仪式上,史官记下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担;当国家化险为夷,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决然让出了王位,这类无畏忘我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赞。

但是,周公并没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成王固然对他挽留,而他也不断向成王提出告诫,最着名的是《尚书·无逸》。《无逸》开头就讲,知道种地务农的辛劳,才晓得“小人”。父母辛苦务农,而他们的子弟不知道种地的艰辛,就会贪图安逸乃至妄诞,乃至侮辱他的父母说:“老年人,甚么也不懂。”这类不孝的话在当时是决不准讲的。《康诰》中还提到,对不孝不友的人要处以刑罚。作1个最高统治者要知道下边的隐情疾苦,否则就会做出荒谬的事情来。周公接着举了殷代名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汤之孙祖甲,不是庄严威惧,勤自束缚,“不敢荒宁”,就是久为小人,能保惠小民,不敢侮鳏寡,他们享国都能久长。尔后的殷王,生下来就安逸,不知道务农的辛劳,只是贪图享乐,因此他们享国也都不久长。周公接下去又举有周的太王、王季的谦抑谨畏,特别提到文王穿不好的衣服,自奉节俭,参加农业劳动,能“怀保小民,惠鲜鳏寡”,从早到过午有时连饭都来不及吃,为的是团结万民。他不敢盘桓逸乐游猎,不索取分外的东西,因此享国也比较久长。周公告诫后代,不准放纵“于观、于逸、于游、于田(野猎)”,不能宽容自己说:姑且享乐1下,不能象商纣那样迷乱于酒。如果不听,就会变乱先王正法,招致民人的怨恨诅咒。有人告知说:“小人恨你、骂你。”要说自己有毛病,深自省察,不准含怒,不准乱杀无辜,乱罚无罪。不然,相同的怨忿集中到你1个人身上,那后果是不堪假想的。

周公致政3年以后,在丰地养老,不久得了重病,病终前,周公吩咐说:“1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周公死,成王欲葬之于成周,天乃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国人大恐,以后周公被葬于文王墓地毕,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