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曹植字子建,3国时期文学家,诗歌史第1位大力写作5言诗的人。让历史资料小编带大家扒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1沐3握发,后世称圣贤。
这首5言诗便是与曹操、曹丕并称"建安3杰"的曹植稍显冷门的诗作,同他的名篇《洛神赋》《白马篇》《铜雀台赋》及有争议的《7步诗》等相比,仿佛鲜及人知,不是那末神采飞扬。
其实,这首《君子行》,亦是曹植表达理想抱负的君子之作,借此表达自己愿以周公为引实现建功立业的雄伟目标。只不过,周公是周公,曹植是曹植,时期不同,明显难以类似,只能是云泥之别了。
为何呢?无妨从曹植的生平说起。
1、曹植其人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今安徽毫州),生于公元192年,死于公元233年,活了41岁。
这位旷世奇才的父亲便是1代枭雄曹操,母亲是武宣卞皇后;他的亲哥哥也就是迫害他令他7步作诗、极有文学才华还继位称为魏文帝的曹丕。
曹植小的时候,其实更得曹操宠爱,还被荐为平原侯。灼灼其华亦被谢灵运大赞为"才高8斗":天下才共1石,曹子建独得8斗,我得8斗,自古及今共用1斗。誉为"1代诗宗"。
文学批评家钟嵘更是在《诗品》中将曹植视为品第最高的诗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王士祯将他看做与李白、苏轼不相上下的"仙才",自汉魏以来2千年间独此3人而已。
然,就是这样1位誉为"1代诗宗"的奇才,却因公元217年任性而为的"司马门事件"而失宠,当年10月父亲曹操便立了曹丕为世子。
不重视自律的曹植仍未警省,又于公元219年,忘了父亲严令他带兵解救被关羽围困的将军曹仁,又饮酒误事。这次无控制地饮酒,直让他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使得曹操震怒,从此不再遭到重用。
文武全才的曹植便失去了最后的用武之地,再也未能建功立业实现其雄心壮志。
曹操离世后,曹丕称帝,因担心曹植要挟他的帝位,便不断徏封他到京外生活,先是安乡侯,不久改封鄄城侯。
曹丕的儿子曹叡继位后,也是表面上尊重有加,不给曹植发挥用武之地的机会及平台。
曹植见自己终未遭到重用,颇显闷闷不乐,41岁那年终究在忧闷中病死。死后,谥号为"思"。又因曾受封陈王,故人们称他为陈思王。
2、详解《君子行》
曹植这样的人生际遇,使得他1生悲壮凄凉,便在其创作中自但是然地吐露心声,不自禁地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情感。
这首5言诗《君子行》便是如此。
第1、2句意思是君子应当防患于未然,不将自己置身在容易引发嫌疑的处境中。其实这两句诗,曹植明面上是以"君子"作引,意在自警:君子要在祸患产生之前,斟酌事前防范。
第3、4句意思是君子要注意避嫌: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成语"瓜田李下"即由此而来。
第5、6句借礼法规矩说事:嫂嫂和小叔子不能亲手递交东西,因《孟子.离娄上》有云: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长幼之间不能并肩站立或并肩行走,意思是长幼有序,尊卑应当分明。
这1古代礼法讲求,算是陈规陋习,现多已废除。不过,男女有别,确需重视的礼节也须遵照,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亦是必要的。
第7、8句则是曹植的感慨:勤劳谦恭是修德的根本,要真正做到低调不张扬,内敛不露锋铓,这其实比独处时束缚自己还要艰巨。
紧接着最后回句,曹植诗风1转,便想起了周公:周公到茅屋访贫问苦,在吃饭时由于很多士人到访询问,便3次停了用餐,忙着答复;洗头时,也有3次握住头发,及时中断了洗头,赶忙接待。
周公这样的礼贤下士,这样的勤于政事,其实正是曹植表达的内核所在。他渴望辅弼父兄,实现他的雄心壮志。
这就是《君子行》真正要表达的本意。
故曹植在诗中化用了周公"1沐3握发,1饭3吐哺"典故,奇妙地暗合了父亲曹操在《短歌行》中着名的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植借用的诗名"君子",也有特别的出处。《周易》中就有"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警言。
因而可知,曹植的确是良苦用心,不愧是"才高8斗"的"1代诗宗",每句诗都不是闲笔,均有隐指。
只惋惜,曹植的意图,谁能解得到解得透呢?
虽然他是"天纵英才",浓厚的文人气还是害了他,在君子应当坦荡荡的情怀之下,处世完全信马由缰,任性而为;又缺少应有的政治品行,并没有做到自警自省,还累累饮酒无度,以致太过张扬,终使自己失去了本来大有作为的平台与机会。
他的父亲曹操本来雄才大略,也愿"立贤",奈何曹植累累背背他的严令,无奈只好弃之。
作为兄长的曹丕,还有侄子曹叡,继位以后必定会对他猜疑和防范。赫赫皇权哪容得下"卧榻之侧",没有下辣手处死他已然是顾及亲情了。
他们自然没法感遭到曹植本来没有侵占帝位之心。
曹植的悲剧固然也就不可避免。
所幸的是,曹植的封地后来虽然累累改迁,但曹丕、曹叡还是对他给予了不算差的善待。他在鄄城时,当上鄄城王,写了着名的《感鄄赋》;38岁时封地改在东阿,40岁时得授陈王,死后也如愿安葬在东阿鱼山。
曹植也算得到不失风光的体面,足可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