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歌》的创作历史

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送别歌》,是1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10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往事的主题曲。《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高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

全部中文歌词与曲调相辅相成,几近不能发现是谱曲后重填词的歌曲。有论者认为李叔同的作词是浓缩了古典小说《西厢记》中第4本第3折《长亭送别》的意境。

《送别》

[晚清]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1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情千缕,酒1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草碧色,水绿波,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情千缕,酒1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送别》译文

在长亭以外的古道旁边,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山外山的地方。好朋友大多漂泊各地。我拿起酒壶1饮而尽,希望能够使这剩下的欢乐到达极致,可是,(这分别的痛苦)使今晚的梦都是凄寒的。

创作历史

109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作有1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后来《《送别歌》的创作历史梦见家和母亲》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可能作过稍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

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感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5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明显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入的印象。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扬男女婚姻自主。1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1分子,2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见叠出的社会变幻,致使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在歌曲上,《送别》用的是捷克作曲家: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的曲调。在歌词上,《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是3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3个独立的作品,之间无直接联系;固然由于曲调的1致基础,也许在艺术神韵和表现感情上有1定的相通的地方。

作品影响

21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遭到大众的深爱;1970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电影《早春2月》和《城南往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唐代乐队在其第2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送别》和《旅愁》两首歌曲在中日两国分别都广为流传直到今如今,但英文的《梦见家和母亲》在美国却没有被人们记住,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送别》这首歌的歌名常被误作为“《骊歌》”,虽然《送别》是1首骊歌,但“骊歌”其实不是它的歌曲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