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古代1品诰命夫人有实权吗?这个封号权利有多大?诰命夫人,是古代女子的封号,仅仅是荣誉性称号,有对应的俸禄,个别的乃至有食邑,但是,并没有实权。
秦汉及之前,官员之妻妾,1般都以女子的姓氏称呼为某夫人,如曹操的卞夫人、杜夫人等等。如果是正妻,还可以直接以丈夫的姓名、爵位、谥号等称呼为某某夫人,比如汉献帝退位后,其皇后就被称为山阳公夫人。只有特别重要的女子,才会得到朝廷特别封赠的尊号,比如刘邦就追赠自己的母亲为昭灵夫人。
东汉时期,有了命妇之称,来代指皇室和官员的女性家属。
到了3国时,正式有了内外命妇之分,其中“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所谓外命妇也”。相对照而言,内命妇应当就是皇帝的后宫嫔妃了。
到了唐代,对女子的封号做了进1步的规范,有了诸如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国夫人、郡夫人、郡君、县君、乡君等封号。此时,并没有诰命夫人之说。
到了宋代,才正式有了“诰命夫人”之说。
诰,虽然出现得比较早,先秦时期就有,但通常泛指自上而下的命令,偶尔下告知上也会用诰。
秦始皇1统华夏以后,进行了细化,规定发布规章制度为“制”,发布命令为“诏”。汉代虽然使用诰命来指代皇帝发布的命令,但是并没有专门用来册封官爵。而唐代,由于有很多朝都是太上皇、皇帝同时在世,所以,略微有点乱,太上皇用诰、命,皇帝用制、敕,一样没有专门的“诰命”用来册封。到了宋代,才做了进1步的辨别,将命令依照对象级别、用处等,划分为了7种,其中就包括诰命。
《宋史·职官1》中规定:“诰命,应文武官迁改职秩、内外命妇除授及封叙、赠典,应合命词,则用之。”明确规定了,内外命妇的授与、免除等等,都要用“诰命”文书来宣布。由此,内外命妇才有了“诰命夫人”之说。
宋代,由于承袭唐制,很多与唐代类似,外内命妇号共分为了104等,分别是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使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
《宋史·职官10》中规定:“宰相、使相、3师、3公、王、侍中、中书令(旧有尚书令),曾祖母、祖母、母,封国太夫人;妻,国夫人”。
宋代的宰相、使相、3师、3公、王、侍中、中书令等官职全部为正1品,官员妻子的等级随丈夫品级。因此,在宋代时的“1品诰命夫人”,其实就是“1品国夫人”。
如果儿子、孙子等人担负这些官职,诰命时,则要加上“太”字。
依照宋代职官志的规定,《知否》中顾廷烨的爵位是侯爵,从3品,明兰很难加封到1品诰命夫人。职官志明确规定,“东宫3太(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武2品、御史大夫……节度使、诸卫上将军、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母,郡太夫人;妻,郡夫人”。依照这个标准,明兰如果嫁给小公爷齐衡,可以封郡夫人。嫁给了顾廷烨,基本上最多也就是加封到郡夫人,并且还要求顾廷烨被授与了节度使、诸卫上将军的职务。到了明期,进1步做了规范细化,官员及内外命妇的封赠,“5品以上授诰命,6品以下授敕命”。同时规定:“外命妇之号9: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1品曰夫人,后称1品夫人;2品曰夫人;3品曰淑人;4品曰恭人;5品曰宜人;6品曰安人;7品曰孺人。”
如果在明代,明兰就能够直接被授与“宁远侯夫人”的诰命了。而明代时的“1品诰命夫人”,应当就是1品夫人了。
清代基本上照搬了明代的制度,朝廷正从1品官员的妻子,可以被授与“1品夫人”的诰命,即“1品诰命夫人”。那末,1品诰命夫人的权利有多大呢?根本没有实权,只是俸禄相对较高,在各类大典,或比较正式的场合,位次比较靠前而已。
可是,自古至今,枕边风都是很利害的。1品诰命夫人的丈夫可是当朝的正从1品大员,她完全可以借助丈夫的权势呀。因此,她们的能量也其实不能小觑。